第645章吳地的九品中正一)
如今魏國天子的目光似乎在盯著西方,而在魏國南部荊州、湘州,這塊新附的領地卻在悄然醞釀著什麼。
零陵郡治,泉陵縣。
黃倉登上一輛牛車,一路朝縣城的中心街道而去。
車上,他還不忘整理著儀容,因為今日他要去郡守府衙大堂參加中正評品。
荊州被魏國武力征服後,九品中正的選官製度便自然而然的在吳地推行。
黃倉是孫氏元勳黃蓋的曾孫,祖父是故南郡太守黃柄。
祖父黃柄去世後,阿父黃維襲爵為關內侯,但卻因為江東政治動蕩,不仕,歸鄉經營家業。
黃蓋雖出身貧寒,但經過兩三代人在吳做官,即便子嗣未受重用,在零陵當地算是個寒門士族。
黃維聽聞九品中正是為了選拔德充才盛、賢有識鑒之人,即注重德才並舉的人才。
耳聞不如一見,於是讓十七歲的兒子黃倉去試試水。
牛車在太守府前停下,黃倉下了車,遠遠瞧見門口已然聚集了不少年輕子弟。
零陵的士族豪強雖說跟江東的陸、陸、朱、張相比完全就是破落戶,但九品中正是以郡為單位品評,到場的都隻是本郡人,黃倉心中覺著這項製度還挺公平的。
不多時,從太守府裡走出幾個官吏,將眾人引到府內,於一間大堂外停下。
其中一人上前說道:
“我乃零陵太守府從事鄭楷,奉鐘府君之命安排今日評品之事,諸位稍安勿躁,勿要喧嘩,待叫到名字後進來便是。”
鄭從事說罷,拿起名冊開始點名。
黃倉時不時踮起腳尖,看著進進出出的士子,心中有些期待。
魏國的中正官分為州大中正和郡中正。
大小中正的任命一般由司徒掌管,而擔任評品的中正官是有要求的。
一般來說中正官須為本地人,即與被品評的士族同屬一州或一郡。
本地人或多或少對本地士子更為熟悉,並且也是為了避免中正官對當地士子有地域歧視。
但,凡事總有例外。
魏國的九品中正已經施行了快三十年,已有成熟的運行體係。
而荊、湘二州畢竟屬於被武力統治的地區,歸附時間不長,所以各郡的中正官皆由北人擔任。
“泉陵黃倉!”
不知過了多久,黃倉終於聽到了自己的名字。
“在。”他應了一聲,跟著小吏走進了府堂。
堂上正中央坐著一位四十多歲的中年官員,黃倉悄悄打量了一眼,不出意外這便是零陵太守兼地方中正,潁川鐘氏的鐘朗。
鐘朗的身旁則是坐著其他幾位,有零陵當地的名士,有郡丞和幾個隨行官員。
“仆黃倉,拜見鐘府君。”
鐘朗懶洋洋地看了他一眼,道:“呈上來吧。”
黃倉連忙呈上一份冊書,上麵是黃倉的基本信息,便於中正官查閱。
“小郎君今年十七歲?”開口的是郡丞崔祜。
“正是。”
“泉陵黃氏.....”崔祜翻看著他的冊書念叨了一句,轉頭看向鐘朗,略帶鄙夷地輕聲道:
“在當地勉強算個土豪,但這點體量放在河南、河北與山野村夫無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