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李密道:“漢中防禦諸事乃我先帝在時便定下的,若夏侯獻舉天下而來,我當拒之。若遣偏將十萬之眾至,我則吞之。”
好大的口氣!
李衡心中嘖嘖兩聲,但對此表示理解。
作為兩國外交代表,換誰都會這麼說,誰會傻到在這種場合說消極的話。
“如此甚好。”李衡微微一笑,至少在李密的態度上來看,蜀漢並未放棄抵抗。
翌日清晨,薑維在衛將軍府接見了來自東吳的使者。
薑維讓人上了茶水,先是寒暄道:“葛公近來安好?”
“托衛將軍之福,我家丞相近來一切安好。”
李衡這話倒不是客套,實際上諸葛恪在得知如今蜀國軍權落在薑維之手,當時便喜不自勝,仿佛遇到了知音一般。
原因無他,這個脆弱的吳蜀聯盟終於到了各自“鷹派”當政的時刻了。
功名也好,自保也罷。在諸葛恪看來,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吳漢兩國形同累卵,不主動攻魏,遲早被魏所並。
他相信,薑維在這方麵跟他是同道中人。
“如今江路被魏賊斷絕,貴使入川不易吧?”薑維對兩國聯盟還是很看重的,故而對李衡的態度也是非常和善。
李衡苦笑著說:“為確保萬無一失,在下確實繞了不少路。”
現在兩國沒了長江作為聯絡通道,交流起來極為不暢,但吳國沒辦法,蜀漢這個盟友他們必須爭取。
因為蜀漢是最不可能與魏國和解的國家,它與魏國之間隻有敵對和滅亡兩條路。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不知葛公意欲何為?”薑維猜到了對方來意,卻還是禮貌性地開口問道。
李衡拱了拱手,不疾不徐道:“我家丞相邀請衛將軍一同出兵伐魏。”
“可有方略?”薑維問道。
李衡隻道兩字:“荊州。”
“逆魏已全據荊州,且在南郡已經營數年,如何圖之?”薑維皺著眉。
李衡笑了笑:“如今逆魏之形勢正如當年曹孟德下荊州之時,荊州之地看似龐大,其精華之地不過南郡、江夏二地。”
“昔年孫劉兩家尚未有巴蜀之地,便能驅曹仁而北逃,而今漢有上遊之利,吳有泱泱水師,為何不可為之?”
“漢取南郡、吳取江夏,若成,魏南北斷絕,大事可期。”
薑維自然是聽懂了,直接問出最核心的問題:“事成後可共有荊州?”
“自然。”李衡點點頭,顯然是有備而來。
薑維捋著胡須,認真思考著。
從大方向上來看,為今之計漢吳兩國唯有勁往一塊使,至少打通戰線,使兩國接壤才有可能逐漸縮小與魏國的差距。
諸葛恪的大方略是沒錯的,但......
他似乎有點高看了薑維在漢國的能量。
薑維目前的官職是衛將軍、錄尚書事、都督漢中、陰平、武都諸軍事。
雖然荊州的戰事他有權上疏,但卻不能自決。
即便自己說動朝廷同意這個方略,具體戰事隻能臨時指派將軍前去,當下這個節骨眼自己無論如何都不可能離開漢中。
最重要的是,薑維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優勢在哪。
首先他不懂水戰。
而且沒了在羌氐胡人中的威望,沒了“涼州上士”這麵大旗,他即便真去了荊州戰場也不會有太多號召力,早在幾年前支援西陵的那一戰就已經證明過了。
薑維打心底裡,還是希望對雍涼用兵。
喜歡重生夏侯,從街亭開始請大家收藏:()重生夏侯,從街亭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