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艾指著漢軍的戰陣:“薑維輕裝簡行而來,倉促接戰,陣中幾無戰車,隻有臨時打造的拒馬,不得八陣之精髓。”
“再者,八陣需要隨著戰局變化靈活變陣,不單單隻是擺個架子而已。”
“原來如此。”石統心中信心大增,笑道:“將軍既能識得此陣,定有破陣之法!”
鄧艾默然不語。
儘管如他所言,薑維的八卦陣有些“瘸腿”,少了一道阻擋魏軍騎兵的利器,但拒馬陣仍不可小覷,況且薑維既然敢用此陣,必有所小成。
於是鄧艾並不著急讓騎兵投入戰鬥,而是令其在中軍周圍掠陣,率先讓步軍先前攻陣。
步軍分左右二軍,分彆以牙門將龐會、天水太守諸葛緒為前鋒,二軍猶如兩把尖刀向漢軍逼近。
咚咚!
咚咚!
戰鼓聲此起彼伏。
眼看就要接陣,中軍高台上的鄧艾死死地盯著戰場中心。
魏軍右翼的將領是諸葛緒。
鄧艾在戰前做了臨時的兵力調配,他將三郡騎兵儘數交給給隴西太守牽弘,隴西、天水二郡的兵步卒則交由諸葛緒執掌。
隴西、天水郡兵常年參與隴右平叛,皆是悍勇之卒。
他的對麵是漢牙門將柳隱,其人精通軍略還頗有臨陣經驗,且柳隱勇力冠絕三軍,麾下士卒皆為之效死。
很快,右翼率先接陣,喊聲如雷,雙方纏鬥在一起,一時間難分伯仲。
而左翼的魏軍我是由龐會所領,他乃名將龐德之子,又有在中軍曆練的經驗,可謂勇將。
這支軍隊的裝備明顯要上一個檔次,披甲執槍,勇不可當。
又是一通戰鼓從後方傳來,他們一手執著大盾,一手持著長矛,直奔敵陣而去。
而他麵對的乃是輔漢將軍、虎步監孟琰。
其人出身於南中豪族孟氏,與孟獲同族。
十六年前,諸葛亮兵出斜穀,屯主力在渭水南與武功水以西,孟琰率五六千虎步軍在武功水以東。
時武功水漲以致孟琰部與主力斷絕,張合親率騎兵數萬趁機進攻,孟琰堅守不動,硬撼張合,一直等到諸葛亮援軍前來。
不過,頭盔下的孟琰露出兩鬢斑白,已是垂垂老朽。
戰陣另一邊的柳隱今年也六十有一。
再算上中軍陣中的副將廖化,三個人加起來接近二百歲。
漢國將才青黃不接,顯而易見。
嗡嗡嗡!
就在左翼相距百步左右時,後方魏軍陣中射出無數羽箭,一時間遮天蔽日,劃過天空,隨後如雨一般傾盆而下。
這是在掩護步軍衝鋒。
眼看虎步軍就要遭受“洗禮”,漢軍各級將校紛紛扯著嗓子下令。
“舉盾!”
魏軍這種拋射不需要準頭,目的就是為了火力壓製一片區域。
縱使虎步軍在盾牌的庇護下,並未受到太多傷亡,但總有倒黴蛋被不偏不倚插入盾牌縫隙的箭射死。
這就是命。
當然,漢軍也有遠程進攻手段,隻不過薑維與諸葛亮的用兵習慣有所不同。
諸葛亮用兵穩紮穩打,故而軍中配置齊全,在他改進的八卦陣中,應當有武鋼車配合拒馬做依托,身後配備弩手和體型與殺傷力俱大的元戎弩諸葛連弩)。
但薑維習慣打迂回戰術,動輒急行數百裡,他自然是沒有條件帶那些重型武器,隻有普通的弓弩。
魏兵前排也手持大盾,衝鋒之時盾牌上傳來“咚咚”聲,和身後隊友的悶哼聲。
挨了三五波弩擊後,魏軍士兵踏過袍澤的屍首繼續猛衝,終於衝到拒馬陣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