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頭爬上高空,雙方的廝殺仍在繼續。
天空中幾乎沒有幾朵雲,五月陽炙熱的陽光肆無忌憚地灑在整片戰場。
鄧艾的雙鬢不停有汗水滑落,甲胄內的裡襯濕透了,黏糊糊地貼在身上。
但他沒心思理會這些,雙手按著劍柄,嘴唇動了動,似乎準備下達命令。
此刻,左翼的龐會軍在府兵的增援之下再次占據了上風。
儘管三個府兵才能勉強換掉一個漢軍甲士,但仗著人多不要錢,硬生生用血肉之軀摧毀漢軍的拒馬陣。
漸漸地,漢軍有多個方陣維持不住陣型,被魏兵切斷了與中軍的聯係。
機會來了。
鄧艾一開始的用意便是以步掩騎,以騎決勝。
用步軍摧毀敵軍拒馬,擾亂方陣、創造缺口,為騎兵出陣清理障礙。
兵法雲:“以正合,以奇勝。”
此番,龐會部、諸葛緒部乃至後來壓上的府兵步卒皆是“正兵”。
而一直在鄧艾中軍周圍待命的雍涼騎兵便是預備隊,是為“奇兵”。
鄧艾如是想道:
對方沒有戰車的八卦陣,防禦力大打折扣,而在步軍廝殺後產生的細微裂縫,待騎兵衝鋒之後將會徹底撕裂!
沒有重型弩車的漢軍,該如何阻擋?
看到魏軍變陣,薑維心中歎息一聲。
該來的總會來的。
他果斷傳令趙廣率騎兵出擊。
漢國少騎,故而這支僅千人的騎兵無論是士兵素質還是武器配置都是最好的,可以說把能給他們的都給了。
“殺!”
趙廣身披魚鱗甲,手持長槍,大聲咆哮。
漢騎緊隨其後,氣勢如虹,馬蹄聲讓大地都顫抖了起來。
魏軍這邊亦是馬蹄聲驟響,煙塵彌漫。
牽弘一馬當先,先帶著五百餘騎衝了出去。
隨後,後方的千騎才緩緩起步,逐漸提速。
最後的千餘騎則是拖在後方,他們裝備輕便的長槍、短戟和弓箭,明顯是機動力強的輕騎。
這是魏武當年常用的三段式衝鋒,身披鐵鎧的精銳“戰騎”居前,中堅力量的“陷騎”居中,以襲擾為主的“遊騎”居後。
很快,雙方騎兵的前鋒交手了。
牽弘暴喝一聲,抬起長槍對準衝來的一騎。
噗!
他身子扭動,躲過對方的突刺,隨後用力刺出槍頭,直接刺入敵騎的肩頸。
慘叫聲和墜馬聲在身後響起。
騎兵對衝就這麼樸實無華,一個照麵基本就能決定勝負。
事實上,騎兵陣型並非是像步兵那樣陣型嚴密,為了保證不自相踐踏,彼此是有不小的間隔的。
牽弘繼續策馬前行,接連斬殺四五騎後,才放緩馬速,接著向前走了百十步後,勒馬轉身。
一場激烈的對衝,往往是慘烈的。
身後有許多“鮮活”的屍體,還有失去的主人的戰馬在戰場上亂跑。
很快,雙方開始了第二波衝鋒。
這一次,魏軍的遊騎頂在前麵,戰騎則是落在後麵。
訓練有素的遊騎無須牽弘下令,便知道此刻該做些什麼。
隻見遊騎們張弓搭箭,快速向兩翼散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