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點獨立團的意思。
其實夏侯獻就是讓他掛個名分,統領王國軍協助作戰。
魏國諸侯國的王國軍分大國、次國、小國。
大國分轄2萬戶,置上、中、下三軍,總兵力5000人。
次國轄1萬戶,置上、下二軍,總兵力3000人。
小國轄5000戶以下,置一軍,總兵力1500人。
秦國雖然隻有秦州兩郡半,但身為天子嫡次子,自然是大國配置。
目前秦國夏侯森)、燕國夏侯度)、楚國夏侯安)、趙國夏侯維)等都為大國。
而魯國夏侯宇)、安平國夏侯朗)、為次國。
新城國夏侯爽)、汝陰國夏侯肇)、下邳國夏侯纂)為小國。
秦國軍目前隻招募了四千多人,但夏侯森這小子手上有梁、胡、皇甫幾家送的丁壯,還有自己給他的私兵部曲,嗚嗚泱泱拉出來個五千人不成問題。
或許還不止。
從賬麵上看,秦王的私兵是不超標的,但真要到出征作戰之時,人家大發部曲來投,你要是不要?
與王鬆交待完畢後,夏侯獻又轉頭看向兵部尚書羊祜:“羊卿差不多也可以動身前去江陵。”
羊祜拱手應諾。
他此番也是持節監軍。
樞密使和兵部尚書都有調動兵馬的權力,但在當朝皇帝大權在握,政由己出的時候,權力就相對較虛。
荊州方向的主帥是王基。
老將軍今年六十了,東萊王氏談不上沒有門第,但也跟大族沒有半點關係。
他父親王豹隻是追封的北海太守,再往上更是不濟,論家世甚至不如王濬,弘農王氏好歹是世代二千石的官吏之家。
不過王基作為大魏荊州水軍的締造者之一,家族勢力、朝堂背景又不複雜,夏侯獻選擇他幾乎沒太多思考。
原本王基是鎮南大將軍、使持節、都督荊、湘諸軍事,鎮武昌。
半月前,夏侯獻下詔令其與屯住江陵的荊州刺史杜預互換防區,其實也就是為了征蜀做準備。
湘州刺史王濬原本的駐地在長沙郡臨湘,現受詔移鎮巴丘於洞庭治軍,西可溯江而上增援巴東,東可順江而下守衛武昌。
值得一提的是,荊、湘二州的兵力其實並不多,隻能說是將將夠用。
當年夏侯獻在攻下荊州後,原本打算派遣軍隊就地駐紮,好生操練,為日後東進建業做準備。
可沒過多久,軍中就爆發疫情,許多士兵拉肚子,拉著拉著人就沒了。
北兵南下,水土不服是常態,夏侯獻不可能看著士兵們大片死亡,隻能令軍隊返回北地。
這種情況長江沿岸還好一些,這種情況越往南就越明顯,所以荊南地區的士兵幾乎都是征調的當地兵員。
關於這一點,夏侯獻心裡埋怨起孫峻、朱績這倆狗東西來。
打不過你降我啊?怎麼就拍拍屁股投江東了。
害得夏侯獻雖征服荊州,卻沒成功收編正兒八經的吳國水軍,某種程度上比當年太祖還慘。
喜歡重生夏侯,從街亭開始請大家收藏:()重生夏侯,從街亭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