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軍的突襲並未對伐蜀大軍造成什麼影響,蓋因他們壓根不知情。
漢中方麵,魏軍攻克武興關後,斬李韶等大小將校三人,俘虜一千餘眾。
此後,征西將軍夏侯霸留一偏將督三千人鎮守武興,順帶看守俘虜,接著立刻引大軍沿金牛道繼續西進。
這個年代,漢水南岸乃是絕壁,幾乎沒有任何通行條件。
故而所謂的金牛道,僅僅是漢水北岸狹窄的河穀,這顯然不能支持十萬大軍同時進軍。
於是夏侯霸將大軍步騎混編分為四個批次,依次進軍。
....
兩日後的下午,魏軍先鋒胡奮和他的一萬五千士兵正在金牛道上行進。
秋冬晝短夜長,看天色至少還能再行個十裡,然而申時不到,馬背上的胡奮便轉頭對親兵道:“傳令休整。”
“喏。”親兵勒轉馬頭而去。
其實胡奮選擇休整的地址是有講究的,魏軍現在到達的這個地方是後世的大安鎮,此時並無蜀國的城塞。
但這個地方相對於金牛道前半段,是個不可多得的寬敞之地,而再往西走便又要進入狹窄的山路。
故而胡奮決定提前休整,順便再把戰略規劃完善一下。
“駕!”
斥侯們揚起馬鞭,蕩起灰塵。
胡奮背著手走向簡易的營帳,身旁還跟著剛剛歸順的降將句安。
遠赴敵境作戰最怕的就是人生地不熟,這個時候,一個降將能解決很多煩惱。
通過一段日子的觀察,胡奮已經確定句安是真心歸附,畢竟他提供的蜀軍情報,基本都很可靠。
當然,胡奮是不會跟這樣的人做朋友的,咱們就合作一場,以後誰也礙不著誰。
“將軍,此處再往西行大約七、八裡地,漢水將會向南改道,據說漢水的源頭就在南邊的山裡。”
句安現在手下一個兵都沒有,故而隻能儘可能地“發光發熱”,做起了帶路黨。
“漢水源頭?”胡奮稍稍有些興趣,邊走邊問:“可知此山何名?”
“這個...末將不知。”句安如實說道。
“無妨,我隻是隨口一問。”說話間,兩人已經走到了帳前。
親兵掀開簾子,胡奮大步入內,句安緊隨其後。
胡奮徑直走到主座那坐下,隨後抬手指著席間的小馬紮:“坐吧。”
“謝將軍。”句安很快拉過小馬紮坐定,稍作停頓,延續方才的話題:
“末將提漢水之源的本意是想提醒將軍,金牛道再往後可就不能用漢水運糧了。”
“唔...”胡奮揉著太陽穴,“這事我是知曉的,但當時沒太在意,竟然還要走這麼遠無漕運的山路.....此去關城還須40裡對否?”
“是50餘裡。”句安糾正道。
胡奮有些頭疼,這真不能怪他戰前準備不足,他隻不過是眾多戰將中的一員,隻是湊巧被征西將軍選為先鋒罷了。
不過所幸戰略部署和後勤保障不是他要操心的事,作為先鋒,他目前的糧草肯定是夠用的,後續征西將軍應當會派人駐紮此地,來負責為大軍保證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