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軍紮下營寨後,胡奮趁著天色尚早,帶著親兵和當地向導句安,爬上米倉山觀察地勢。
“將軍,那座山是雞冠山。”句安指著對岸的山巒說道。
“山頂形狀確實像雞冠。”胡奮說罷,目光向山下看去,很快瞧見一條細窄的河流。
他從親兵那拿來地圖,定睛看了一陣,轉頭問道:“那河是三道河吧?”
“正是。”句安回道,“乃是西漢水的一條支流。”
“哈哈哈。”胡奮忽然沒來由地大笑起來。
句安感到莫名其妙,小聲問道:“將軍何故發笑?”
胡奮捋須道:“我笑薑維無謀,傅僉少智。”
“?”句安不解。
胡奮指著金牛道與三道河交連處,說道:“若我為關城守將,則會在彼處設一道子關,以此來加強防禦縱深。”
“將軍所言極是。”句安其實不太懂這麼做的意義,隻能吹捧般地應和一句。
事實上,後世南宋時期在此建了一座雞冠隘作為陽安關的防禦縱深,宋軍與蒙軍血戰陽平關一役就是從這裡打響。
古代打仗主要打得是後勤。
有雞冠隘的存在,可極大程度限製敵軍經西漢水嘉陵江)運糧。
若雞冠隘能拖住金牛道的敵軍,陽安關的守軍還可以選擇渡江繞後,襲擊敵軍後方糧道。
若雞冠隘失守,再全軍退守陽安關也不遲。
在胡奮看來,這個位置確實非常適合設關,不過蜀漢之所以沒這麼做,應當是沒錢修。
而經過斥候的一番探查,蜀軍在穀口和兩側山頭上均未設立圍戍營寨。
因此胡奮推斷陽安關並沒有多少兵力駐守,故而隻能極力收縮防線。
“走,隨我去西山看看。”
“諾。”
一番跋涉,一行人先下山複又攀山,終於到了臨江的一座製高處。
山腳下是滾滾而流的西漢水,向對岸望去便能隱約看到陽安關的城樓和山上的夯土牆。
此刻,又到了句安發揮的時刻。
他對漢中一帶地理還是很熟悉的,心想著之後若是深入蜀地,他基本就幫不上大忙了,於是趕忙道:
“陽安關東臨子龍山,西靠銀屏山,山穀南北口各設一座關樓,山穀裡便是駐軍和屯糧之地了。”
胡奮怔怔出神,卻是沒仔細聽句安的話,因為他已在考慮如何攻城了。
看起來有些不妙啊。
初步分析,想要攻打陽安關,首先要橫渡西漢水,並且適合渡江的地點似乎隻有三道河與西漢水的交彙處,因為它的對岸地勢相對平坦一些。
然而儘管平坦,麵積卻不大,前鋒軍過去個五千人應該就是極限,南北兩個關前估計地形更狹窄,大軍基本是無法展開,隻能硬著頭皮上。
最要命的是,守軍若是出城野戰,萬一初戰沒打過,可就要麵臨“背水一戰”,一般這種情況,大概率是要被趕到江裡去的。
難搞!
胡奮又轉悠了一圈,發現陽安關北口外的地勢還算開闊,就算被蜀軍衝殺,也可以往山頭上跑,不至於變成魏軍潛泳大賽。
念及於此,胡奮暗自定下了主攻方向,隨後下山回營。
...............
與此同時,子龍山上的望樓裡,傅僉背著手,看著江岸對麵的米倉山,沉默不語。
沒過多久,有歸來的斥候攀山而來,氣喘籲籲道:
“都,都督。魏,魏軍前鋒已....”
“不急,飲口水慢慢說。”傅僉轉過頭來,一擺手,“給他水。”
“喏!”身旁親兵卸下腰間水囊遞給那斥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