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軍的撤退是迅速的。
因為他們中的大部分人早就想走了。
吳軍的撤退無序的。
因為統帥先走了。
大軍團作戰,軍紀要嚴,撤退時更甚。
誰先走,誰斷後,誰做疑兵,誰去伏擊....這正是考驗統帥能力的時候。
曆史上,諸葛亮數次北伐,幾乎每次都能全身而退。
二伐、三伐不僅撤退還能順便帶走了張合、王雙,直至臨死前還能嚇得司馬懿不敢追擊。
時年,陸遜策應孫權北擊襄陽,當時大帝在合肥那邊撤圍退兵,諸葛瑾勸陸遜速速撤走,陸遜卻反其道而行,繼續進逼襄陽。
結果嚇得魏軍紛紛閉城自守,最終吳軍斬俘千餘人,後安全撤回。
而諸葛恪這人,挺粗糙的。
曆史上孫權遷陸抗為立節中郎將,與諸葛恪互換防區,屯守柴桑。
陸抗臨走時,其駐地完好無損,乾淨利落,諸葛恪到後,儼然若新。
而諸葛恪的柴桑駐地卻是一塌糊塗,連他自己都感到羞愧。
打仗也是一樣,他的粗糙讓整個吳軍陷入了慌亂。
士兵們慌忙收集著糧食,能帶多少帶多少,有的不以為然,慢慢悠悠,有的神色慌張,以為魏軍要殺來了。
手忙腳亂之際,一士兵不小心撞翻了牛車,上麵的瓦罐掉落一地,碎裂聲格外刺耳。
很快這就引來了軍官的注意,上來便是一頓喝罵,並賞了他鞭刑二十,呃...緩刑。
“彆亂,按順序走!”
“我帶著糧食,路上吃。”
“船上有,彆帶了,抓緊時間。”
“哎哎!誰讓你把兵器都丟掉的?給我撿起來!”
“讓我部先走!”
“憑什麼?”
“此役你部就在山下住了兩個多月,屁也沒乾,還有臉先走嗎?”
“媽的,你說什麼!”
撤退中亂象叢生,小卒們一般不敢有太多屁話,混亂往往是從軍官開始。
噅噅!
踏踏!踏踏!
一匹馬兒受驚,忽然在人群中亂撞,不知所以的士兵們下意識地閃開,卻聽身後有一出身士族的部曲督大喊道:
“快給我攔住它!這匹馬不能丟在這裡!”
士兵們聞令,你追我堵,竟是束手無策,馬兒像是發了瘋似的再次衝了起來,將擋路的士兵儘數衝散,然後一頭撞在一棵樹上。
馬兒痛苦嘶鳴。
部曲督跑過去,滿臉心疼。
這可是遼馬,是當年與公孫淵通商時搞來的稀有貨。
目前他家莊園的種馬已經絕跡了,這馬死一隻就少一隻。
自從遼東被魏國所占,這十幾年來,江東的良馬是越來越少。
要是按這個勢頭發展下去,數十年後的新一代江東人怕是連馬長什麼樣都不知道咯。
念及此處,部曲督持著鞭子,轉身怒罵:
“都是廢物!回句容後再跟爾等算賬!”
滴!
一粒雨珠落在部曲督的氈帽,順著帽簷滑下。
他抬頭看向天空。
滴答滴答,淅淅瀝瀝。
“晦氣。”他一抖馬鞭,大聲喝道:“走啦!”
不多時,這支吳軍走了。
甲胄、弓弩、兵籍、譜牒、糧袋、板車散落地到處都是。
總之,狼藉一片。
另一邊的一夥吳軍,情況稍好一些。
由於賀景、虞汜兩家關係不錯,雖然麾下部曲臉色不太好看,一個個垂頭喪氣,但至少沒有不同軍隊互相拉扯的醜事發生。
身旁傳來馬蹄聲和整齊的腳步聲,賀景側目看去,見是丁奉,於是走上前招呼道:“冠軍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