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酒,好似是黃酒。
是花雕!
非常非常好的花雕!
瘦肉的絲絲縷縷浸透醬汁,酥軟不柴,又不失肉質的鮮嫩。
咬開時能看到細密的肉絲間滲透著棕紅的湯汁,鹹鮮中帶著陳皮的清冽、砂仁的辛香與芽菜的爽脆。
但更濃鬱的還要數花雕的醇與甜、花椒的隱麻、香料的暖意逐層釋放,深至骨髓皆入味。
這塊肘子,鹹鮮為骨,回甘作魂。
豆瓣的辛香被糖色馴化,豆豉的酵鮮托底,花雕酒香縈繞喉。
落胃溫潤,餘韻悠長如古井回波……
一大口肘子入腹,澆滅了熊熊饑火,浸潤了哀鳴百骸,壓服了口中津液。
滿足啊!
這時,梁老突然招手,“服務員,給我來碗米飯。”
服務員……
這回上菜沒來服務員,來的是廚師。
阮和泰衝著梁老沒好氣道:“大米飯有,七十八一碗。還要不要。”
“要!”梁老一點沒打磕巴,好似一點都不在乎價錢。
但緊跟著就指著阮和泰罵道:“你小子心眼黑透了。”
而其他人一聽,眼前一亮,對啊,大肘子配米飯。
那不得爽翻天。
大肘子就得配米飯!
紛紛努力放下筷子,招手喊道:“我也要!我也要!”
開個玩笑大家夥還當真了。
阮和泰趕緊道歉,“剛才開玩笑,米飯哪能收錢啊,送的,送的。”
說完開門出去招呼一聲。
過不多久,真服務員進來,抱著個盆……
“略陽高山冷水稻,請慢用。”
極味樓用的不是東北米。
守著天漢糧倉,哪能用外地米啊。
天漢好多種米呢,各有不同。
比如做烘飯,用的是香穀稻;比如熬粥,用的是黑米;比如熬竹瀝粥,用的是綠米;比如做麵皮,用的是天漢米。
再比如,空口吃的米飯,用的就是略陽冷水稻。
這種米,生長在略陽縣秦嶺深處的海拔超過一千米的高山梯田上。
生長環境晝夜溫差大(約1015℃),山地氣候濕潤,土壤富含氮、磷、鉀等微量元素,而且還是天然的“綠色氧吧”。
沿襲秦漢時期氐羌族的傳統種植方式,采用“冬季冷水泡田、仲春播種、晚秋收獲”的自然生長周期,以山澗泉水灌溉,一年隻有一熟。
所產稻米米粒細長、晶瑩剔透,呈幽青色,質地細膩,形似珍珠,所以又名珍珠香。
因為條件苛刻,產量低,種植麵積隻有五百多畝,每年隻能產四十萬斤。
基本本地消化,外麵名聲不顯。
甚至在天漢城區都沒幾個人知道。
幸虧有農技站的老周,天漢各個鄉村都跑遍了,才把這種好米從山溝溝裡挖掘出來。
極味樓就先用上了。
珍珠香雖然名字裡帶香,但是香氣並不如香穀稻濃鬱。
隻是有一股糯香。
蒸熟後的米飯糯香清甜,黏度適中,入口柔滑,回味綿長,綿軟且富有彈性。
與同樣綿軟而富有彈性的牛佛烘肘剛好是絕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