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哈哈哈哈~~~~”
“還笑,還笑!”
“行行,不笑,不笑了。”李泉拉過椅子,坐到兩人麵前,“說正事兒。”
“昨天晚上,盛和的易小芹正式回話,願意接受我們的收購邀約,今天一早,我已經讓人發了回函過去。”
“得,我還以為他們怎麼也得撐到最後一天呢。”李樂接過李泉遞來的傳真複印件,看了眼,又塞給郭鏗,“看來這是真把我們當救命稻草的。”
“安德魯那邊查出來,之前這個掛掉的老板,馮阿大,在醜國和td證券之間,還有一筆欠款,我算了算,按照醜國那些證券公司的尿性,即便最低的利息和36個月的展期,三千萬刀的欠款,嗬嗬嗬,一天一台小汽車。”
李泉將兩份標著“盛和造船廠”和“啟華造船廠”的檔案拍在茶幾上。
“這裡麵有這兩天又搜集到的一些關於這兩家造船廠的資料,你們看看。”
兩人拿起來看了半天,和之前的一些資料對應著。郭鏗把啟華造船廠的資料翻到一頁,給兩根展示著,“這個百年老廠第三次流拍,1.8億的起拍價裡埋著的雷。”
“破產時欠著三千多萬職工安置費,碼頭還有兩艘爛尾散貨船。設備折舊率超過60。而且破產清算報告顯示土地產權存在代持糾紛,咱們得在儘調階段就鎖定風險敞口。”
郭鏗的指尖重重戳在資產負債表上,“而盛和的負債更棘手。五億報價裡包含在建的六萬噸級乾船塢,可前期的財務報表裡,顯示他們拖欠德國供應商的液壓升降係統尾款,還有其他的材料、設備款項、未支付的服務費,加在一起就有接近2個億。”
李樂放下手裡的資料,看向郭鏗,“這邊融資你怎麼打算的。”
“兩家?”
“對。”
“那你先說你的規劃,為什麼要兩家一起?”
“人是一方麵,啟華還有不少老師傅,但是設備不行,盛和那邊,進口的焊接、切割一批設備正好補上短板。”李樂想了想,又說道,“我把資料發給了之前聯係過的原來達利安造船廠的總工,根據他的建議,盛和的二號船台改造成分段建造區,啟華的深水泊位就能承接十萬噸級油輪總裝,這比單獨改造節省至少八個月和節省了三千多萬的改造資金。”
“再有,啟華廠的船塢吃水深度12米,正好適配技改之後的我們設想的船舶類型,而合並後產能利用率能從35拉到80。”
“還有,盛和的iso認證可以覆蓋啟華的生產體係。啟華過往的特殊資質.....那個再說吧,但三年內把分段預舾裝率提到65,等特種船資質批下來,這兩套生產線的協同效應.....”
等李樂把幾個理由說完,最後說道,“一家也是乾,兩家也是乾,那就整合產能和資質,還有其他的資源,去粗存精。”
郭鏗點點頭,“如果我們打包收購,走組合拳,自有資金投啟華拿產權,並購貸款吃盛和的的優質資產。然後用啟華的部分資產質押,套出來的流動資本正好覆蓋設備升級。”
“我大概測算過,自有資金2億做劣後級,再通過抵押質押融資,剛好覆蓋兩家船廠的總對價。不過,還有些問題,得考慮進去,比如航道疏浚批文卡著永昌的深水碼頭評估值。”
說完,郭鏗把資料翻到一頁,轉過來展示給兩人看。
“看看這個,還有這個,啟華廠區地下管網產權,破產時劃給城投公司的蒸汽管道,這幾項都是影響收購的,需要當麵談.必須把這塊資產重新確權.大泉哥?”
李泉抿著嘴,沉吟了一會兒,“我明白,我已經通過關係,找到了當地的港務局和國資那邊的領導,如果確定打包收購,我去和他們溝通麵談。”
“不止,還有這個。”李樂湊過來,伸手翻到後麵的一張,“啟華的破產清算組藏著兩起未披露的勞務糾紛沒有顯示。”
“破產拍賣的職工安置方案需要前置談判,啟華裡的176名在編人員工齡買斷成本預計2100萬,但裡麵12個輪機工程師是稀缺資源.....”
哥仨就這麼趴在茶幾邊上,寫寫畫畫,討論了兩個多小時,才初步擬定了兩家造船廠的打包收購計劃。
李樂扔到手裡的筆,直起身,伸了個懶腰,“重點還是得做穿透式儘調,重點確認兩家船廠的或有負債等情況......收購之後,兩家財務係統必須三個月內並軌,那些體外循環的關聯交易全部砍掉。”
“而且,重組後要成立船舶設計研究所,生產端先保留雙品牌運營,盛和造船廠專攻高附加值的運輸船,啟華轉型新型的海上各種平台,比如海上風力、勘探、采油或者科研實驗等等。”
李泉也仰起頭,“淼,傅律師和阿文他們什麼時候能過來?”
“現在確定了計劃,那就下周,鏗表哥?弼馬溫那邊?”
“隨時。”
“好。”李泉一拍茶幾,“那就看看咱們這群西北黃土高原來的漢子,能不能造出大船來。”
喜歡回檔:換個姿勢再來一次請大家收藏:()回檔:換個姿勢再來一次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