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呐,就得來個博采眾長,取其精華。我們的核心目標不是把他們培養成某個模式的什麼假模假式,一口倫敦腔、紐約腔的精英,當然,也不是那種肆意妄為的胡同串子,小紈絝。”
“那你說,是什麼?”
“對啊,伲倆奢這麼些,想咋滴?”李晉喬一撇嘴,“親家,咱聽聽這倆小的,有啥高見?”
“嗯。”李建熙點點頭。
李樂瞅瞅這瞬間又變成站在一個壕溝裡戰友的兩個老李,笑了笑起身,走到跟前,拿起酒瓶,分彆添了點酒。
“我的想法啊,一是內在修養,得讓娃明事理,辨是非,有同理心。”
“二是,高效行動力,無論做啥,都能乾的漂亮。”
“三就是,社會責任感,甭管家財萬貫還是普通工薪,都得知道要對彆人、對社會有點用。”
“具體呢?”李建熙問道。
“就是自我管得住、學習彆停下、摔倒了能爬起來、心眼兒得正、做事兒麻利、跟誰都能處得來,這叫三大核心、六個維度,放之四海皆準。”
“你這,作報告呢?”李晉喬捏起酒杯,倆老李碰了碰。
“嗨,這叫歸納總結。”李樂湊過去,陪了一杯,一抹嘴,“至於用啥方法實現?”
“什麼頂級私校能教?行!胡同小學也能練?也行!關鍵看怎麼用,怎麼引導。咱不搞全盤照搬,也不搞全盤否定,咱得學魯先生,搞拿來主義,有用的,適合咱孩子的,咱就拿來用,我們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
一旁,大小姐也跟著補充道,“是的,我們的目標應該是培養他們,有修養,有品德,有洞察和行動能力,有擔當。”
“資源不是目的,而是為了讓他們成就更好的自我,而非淩駕他人。”
爭論似乎被引導到一個更深入的層麵。
兩個老李互相看了看,都在咀嚼著這對兒新手爸媽的話。
“晉喬怕孩子失了地氣,富貞阿爸憂孩子眼界不高。都有道理。”
此時,老太太緩緩開口,聲音不大,卻帶著一種天然的定鼎之力,讓所有人都安靜下來。
“但你們忘了最要緊的一點,也是你們,比其他人多出來的一點,資源和試錯的成本。”
付清梅的話讓李晉喬和李建熙都微微一怔。
“尋常孩子走錯一步,可能影響半生。這兩個小家夥,”老太太的目光看向倆娃,慈愛而深邃,“他們腳下的路,鋪的墊子厚些,容得下他們多看看,多試試。”
“這厚墊子,不是讓他們躺在上麵享福的,是讓他們有底氣去選擇,有空間去摔打,最終找到自己真正想走、能走好的那條路。”
說著,又看向李樂和大小姐,“小樂兩口子,說得也在點子上。教育孩子,中心不是方式,是人。是培養他們內在的品德,塑造完整的人格,這才是根本。”
“至於用什麼方法?哪種好,哪種合適,自然就可以拿來辯證的用。不必拘泥於形式,也不必強求一致。”
老太太最後衝李建熙和李晉喬舉杯,“要尊重孩子,尊重人性。”
“孩子不是流水線上的產品,非得按某個模子刻出來。但核心都得是品格的正、能力的強、心懷的仁。”
“做長輩的,尊重孩子天性、嗬護他們的人性、順帶讓他們成為一個正直、有能力、有擔當的人。既不不搞照單全收,也不搞一棍子打死。有條件的拿來主義,靈活運用。”
“孩子們的路,終究要他們自己走。做長輩的,掌舵就好,彆把船劃得太死,也彆讓船失了方向。”
老太太一番話,融化了理念差異的薄冰。
李建熙和李晉喬都點點頭,起身,和老太太的酒杯輕輕一碰。
清脆的聲響,象征著這場關於未來的小小討論,在溫馨與理解中達成了暫時的和諧。
李樂和大小姐,還有桌上其他人,都鬆了口氣。
一邊,正滿嘴奶糕渣子的李笙似乎碰杯的聲音吸引,揮舞著沾滿米糕的小手,咿咿呀呀地叫了聲,“就,就,乾!!”
“誰喊的?”
“李笙。”
“嘿!這莫不又是一個小春兒?”
“娃哈哈哈哈~~~”
冬日陽光透過窗,暖暖地灑在滿桌佳肴和每個人的笑臉上
空氣裡暖融融的食物香氣夾雜著淡淡的鬆柏清香,方才那一點點理念上的碰撞與調和,仿佛也融入了這溫馨的家常氣息裡,沉澱下來,成為滋養兩個孩子未來的一份獨特養分。
路徑或許漫長且充滿選擇,但此刻,家的溫暖和對孩子們最本真的期許,才是最重要的底色。
就像,付清梅說的,尊重、愛與人性的培養,才是最好的“拿來主義”的前提。
未來的路,且長著呢。
喜歡回檔:換個姿勢再來一次請大家收藏:()回檔:換個姿勢再來一次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