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局拉米之手遊戲的“選牌”過程,跟第一局截然相反。
雙方都慢了下來。
維克托沒有著急出手,而是呲牙咧嘴地掃視著地上的屍體。
阿蟹也沒有動。
這也是很自然的發展。
“快”的前提,是“準”。
如果不能準確地找到想要的屍體,那麼即使動作再快,也隻不過是在做無用功而已。
第一局兩個人的“快”,都源自於維克托的“準”。
他早就提前想好了要選什麼“牌”,但是被阿蟹用冷讀術讀穿。
在維克托的狠勁兒之下,現在冷讀術已經基本失效了……
這些屍體對阿蟹來說都是陌生人,都是隨機點數的“牌”。
對於維克托則並非如此。
即便沒有記住所有屍體的年齡,但他畢竟事先做了準備。
剩下的兩局拉米之手遊戲,最理想的情況下,維克托隻需要拿到6張“牌”。
6張而已。
記住這上百具屍體的年齡,本身也是沒有必要的事情……
所以現在更有機會和牌的人,毫無疑問是維克托。
而且還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一個人,是有兩隻手的!
這是人人都知道的常識。
但是在拉米之手遊戲中,這件常識會直接關係到阿蟹和維克托的生死。
此時此刻塔姆的腦海中,就在仔細思考著常識帶來的影響:
說阿蟹對於地上的這些屍體一無所知,其實並不完全準確。
他至少已經知道了兩具屍體的年齡:
一個是小鵬。
另一個則是在維克托第一個選中的55歲的屍體附近的那具屍體。
他們的年齡,分彆是通過阿蟹和維克托的賭桌驗證出來的。
而且在這兩具屍體的上麵,還分彆各留著一隻手。
也就是說,在這裡茫茫多百來具不知道年齡的“牌庫”之中,還是有著兩張“明牌”的。
一張是34,另一張是44。
這兩個年齡數字,已經可以組成一個“444”的麵子。
剩下的一個數字是“3”。
所以能用這兩張“牌”和牌的第三個手掌,手掌主人年齡必須是“33”,“21”,“24”,“42”,“45”,“54”這六個數字中的一個。
其他不可能在這些屍體裡存在的年齡不在考慮之列。
其實這六個數字並不難找。
30+和40+的屍體是最多的。
在那些屍體裡,肯定有年齡為“33”,“42”或者“45”歲的人。
不過對於阿蟹來說,他需要提防的是50+的屍體。
不管維克托背下來的年齡是多還是少,顯而易見的是,他對50+的乘客年齡段準備的更充分。
他很可能已經知道了哪具屍體是54歲!
此時此刻,維克托的腦海中,也在跟塔姆想著一樣的事情。
他也確實如塔姆所料,知道一具年齡為54歲的屍體的位置。
隻要能把已知的兩張“明牌”抓到手裡,他就可以完成和牌!
但是身在局中的維克托想得更多:
“34”和“44“這兩個明牌年齡,已經是人儘皆知的事情。
能跟這兩張牌放在一起和牌的點數,肯定也已經被對手計算了出來。
尤其是對阿蟹來說:這是他唯一能確定的兩個點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