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上,寶玉守孝到母親王夫人派人傳話,國子監請幾日假,明日和琮哥兒一起去東府幫忙。
對於去國子監讀書,寶玉是厭煩的,去國子監,更多是為了呼朋喚友一起廝混,王夫人的安排,讓寶玉很開心。
第二日去東府,寶玉就有些後悔了,琮老三喋喋不休的碎嘴子,讓他很心煩。
“寶玉,你也來了,我們是去送敬大伯,守靈堂,接待來祭奠的賓客,可不能穿綢緞衣衫。”
“琮三哥,你的眼睛是不是不好了?沒瞧見我身上穿的麻布白衣?”
賈琮曬然道:“外麵是麻布白衣,這誰不知?孝心要真誠,裡麵的衣服也不能穿緞麵的。”
“自然也是粗布衣,你擔心自己好了,規矩我都懂。”
說這話,寶玉有些心虛,裡麵的小衣服他自然是穿緞子的,穿在身上舒服,他穿不慣粗布衣。
“寶玉,早點,你吃了什麼?”
“…………”
“你應該知道,可不能吃肉、蛋這些葷腥的。”
“…………”
大雍律法下的大雍通禮規範,勳貴和官員守孝期間,理論上是要素食三年的,但是實際執行中,基本上很少人遵守。
“守孝素食”是一種製度性虛偽,勳貴和官員自己都辦不到的事,卻不妨礙他們拿這些來監督對手,這些禮教規矩,成為黨爭的工具。
不少官員,一邊在靈堂聽和尚誦經,後院廚房正燉煮人參雞湯。
就連皇上,也拿禮教規矩做賞罰的工具。
臣子家中有白事,皇上麵對信任的臣子,表彰他為孝子。
對於已經不耐煩的臣子,則讓其丁憂,甚至借機罷免他。
康熙年間,侍郎王士禛“居喪吃肉”,罷免他的官職,永不錄用。
徐乾學守製期間,也被舉報宴客飲酒,他上折子,辨稱席麵皆素。
康熙就相信了,還誇讚“孝心可憫”,不予追究,出至康熙起居注)。
所以,孝與不孝,主要看皇帝喜不喜歡你。
李光地用豆腐仿製火腿,據說能達到以假亂真的地步,民間傳,他其實就是吃火腿。
明珠在郊外彆院設葷廚,每個月踏青幾次。
索額圖稱體弱多病,需要肉羹調養,請太醫出具證明。
這帶壞了風氣,後來的官員守孝,基本上都請太醫開證明。)
理學家湯斌發明了一套說法,叫做心喪)說,“居喪重在哀戚,不在形式”,為吃葷腥,提供了理論依據。
在賈敬的靈堂,待不到一刻鐘,寶玉就感覺無聊了,問了賈蓉,秦鐘在不在府裡,知道他在,就去找他玩耍了。
靈堂隻剩下賈琮、賈蓉,賈族旁係子弟在外麵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