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100公裡的軌道,其實是一個橢圓形。
1200公裡速度的列車,行駛100公裡,其實隻需要幾分鐘而已。
幾分鐘後,列車從另一個方向回來。
減速之後進入氣壓艙,隨後氣壓艙內開始灌輸空氣,達到標準大氣壓之後,列車才從氣壓艙出來,回到了展台。
看著回來的列車,工作人員立刻對列車進行全方位的檢查。
“外殼完全正常,沒有發現任何破損……”
“動力係統正常……”
“供氧係統正常……”
一番檢查後,一切都正常後,實驗再次開啟。
這一次,列車並不是轉一圈就停了下來。而是圍繞著圓形軌道開始瘋狂的轉圈,他們也在搜集著大量的數據。
伴隨著各種數據的搜集,所有人臉上的笑容越來越濃啊。
經過一整天的實驗,列車終於停了下來。
整個列車從站台被吊走。他們需要回去對列車做一個更加詳細的檢查。
“小盛,我們的真空管列車,今天的實驗很不錯,看樣子,未來這種交通方式,真的會出現了……”
天外天,徐華盛來了。
彆看徐華盛平時很忙,但是他自己也是整個項目的負責人之一,還提供了很多技術支持。
不僅如此,整個項目都是華盛集團投資的,資金都是徐華盛出的。
研究人員也是徐華盛招募的,隻不過國家在關注這個項目的進度,同時也提供了不少的支持。
項目中心,一個老人看著徐華盛說道,臉上也帶著欣慰。
“這隻是備選方案之一罷了,未來真的要投資,還要看市場前景。不過有技術儲備,總比沒有儲備強吧,不過短時間內,恐怕不會真的投資,這東西,投資成本太高了……”
徐華盛笑著說,老人也點點頭。
確實如此,投資太大了。
這玩意建設比高鐵都貴啊。
特彆是建設真空管軌道,需要考慮的事情太多,技術難度比較高,投資比較大。
不過正如徐華盛所說,就算短時間內不投資建設,但是技術這東西還是有比較好。
彆看這個項目投資了不少錢,如果不建設真空軌道看似得不償失。
但是實際上,在這個技術突破的過程中,好多技術是可以用在其他地方的。
而真空管列車未來會有機會的,如果未來一切都順利,那麼華夏控製的地方會越來越多。
比如從華夏到非洲,這個距離就比較遠。
這麼遠的距離來回需要消耗不少時間,如果未來伴隨著技術不斷突破,建造成本不斷降低,未來肯定會建設這種交通方式。
到那個時候,也許從徐家領到燕京,隻需要幾個小時就能到了,那才是真正的世界一體化呢。
技術這個東西,從來都不是用的時候才去研究。
都是先研究技術,打造產品,等待合適的機會才能讓產品投入市場。
彆看現在真空管列車實驗已經開啟,但是這隻是剛開始實驗,距離真正能投入使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的。這玩意速度太快,安全性必須有所保證,要不然一旦出事,就是超級事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