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後,大家都是華夏人,顯得很親切。
“那些公立學校,不行,啥快樂教育啊。都不學東西,我表哥去年來的,去了公立學校,結果半學期就到國際學校去了……”
“是啊,公立學校根本不行,還是國際學校,回來還能參加國內高考。澳大利亞的大學不行……”
“你們公司有教育補貼嗎?”
“有,我們公司可以補貼百分之八十……”
大家熱鬨的聊著,聊著聊著就聊起了工作,聊起了教育。
工作大家五花八門,不過工作都還行,賺的也不少。
而教育方麵,大家的想法是一樣的,孩子必須在國際學校上,必須要能參加國內高考,大學能回國內上就回國內。
現在國內的教育,絕對是頂級的。全球排名前100的學校,華夏學校快占半壁江山了。
現在國內的教育,是公認的好。
所以能回國內讀大學,還是回國內。
在國內讀大學,要是在國內能找到好工作,肯定在國內工作啊。
澳大利亞雖然也不錯,但是在很多人心裡,還是沒國內好。
國內消費低,而且也很方便,還安全等等。
同時,這些人當中,基本上大家都有教育補貼。
在澳大利亞的華夏公司,稍微正式的公司,對員工上國際學校都有教育補貼。
其實也不是這些公司心善,而是這筆錢根本就不是這些公司出,而是通過申請,是國內的教育基金會出。
不僅僅澳大利亞,其他國家也都是如此。
國際就是通過這種方式,希望出去的華夏人的孩子能在國際學校上學。
這樣雖然人在國外,但是學的知識是國內的知識。
對此家長反正很滿意,這樣補貼之後,基本上不花什麼錢了,大家也都能讓孩子輕鬆上學。
“哎,你們打算入籍嗎?”
突然,一個家長問道。
“看情況唄,反正有政策,入籍後十年內可以再申請轉回。而且孩子年滿十八歲,還可以選擇……”
一個家長說道,這話也讓大家點點頭。
對於出來的華夏人,華夏這邊給出了不少的政策。
國籍政策就是一個很大的政策,通過申請,加入彆的國家國籍的華夏人,十年內如果轉回華夏國籍,可以快速入籍。
但是這不是所有國家,必須是指定名單裡的國家。
澳大利亞就在這個名單之中,整個大灣區都在這個名單之中。不僅僅他們,他們的孩子在18歲的時候,也可以選擇入籍華夏。
不過不在名單的國家,你出去後想回來可就難了。
比如你去美國,你加入美國國籍,那麼你再想回來,難如登天了。
這一切的政策,都是有目的性的。
在澳大利亞,華夏這邊鼓勵來到澳大利亞的華夏人入籍,因為入籍後,就有投票選舉權了,就可以參與政治了。
現在在澳大利亞,華裔政治家在快速崛起,在各行各業,都有大量的華裔參與其中,整個澳大利亞,在悄無聲息的融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