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性犯罪激增,福建‘十男爭一女’時期,強奸案發率增長三倍,《閩書》載‘盜妻案’占刑案百分之四十以上;
第二,人口販賣惡化,北宋‘聘財騰貴’催生‘掠賣婦人’產業鏈,《宋會要》載兩浙路年破獲販婦案超千起。
第三,倫理底線失守,典妻和共妻,陝北‘租妻生子’契約廣泛存在,租金按生育次數計算,
其次則是近親結婚,徽州山區出現‘三代還宗’,以至於嬰兒畸形增加,進而導致溺斃增加。
曆朝曆代朝廷也做出了對策,漢朝征‘算賦’懲罰晚婚,女十五歲不嫁罰五倍稅,短期有效,但加重貧民負擔;
唐朝官配寡婦給戍卒,引發民怨,安史之亂後廢止;
宋朝福建設立‘舉子倉’資助養女,局部緩解溺嬰,但未全國推廣;
大明強製‘貧女出嫁’,流於形式,反成官吏勒索借口;
朕說的這些你們應該都很清楚!”
眾人點了點頭,神色凝重。
皇帝所說的他們比皇帝了解的更清楚,有些地方比皇帝說的更加嚴重、更加的畸形。
蘇東坡在給皇帝的奏折上都直接說了:富者妻妾成群,貧者孤獨終身。
不待他們細想,崇禎繼續道:“第一點,歸根結底是女性少了,為什麼少了,人為溺斃占了一半、高價彩禮和嫁妝占了三成,剩餘的三成……則是寡婦。
你們去看看各地縣誌等等書籍,我大明一朝民間殉節過萬人,這還是有名有姓的,沒有記載的呢?
按照比例來算,我大明一朝至少有數十萬殉節的。
除了殉節的外,還有大量寡婦不再嫁,少則五六十萬,多則百萬以上,這是什麼概念,大明人口的兩百分之一,何等的誇張。
這些殉節的是不是全部真心想死還是說不想再嫁,朕不知道,但肯定是有一部分是想再嫁但卻被程朱理學和《大明會典》的旌表節婦給束縛了。”
崇禎話音剛落,眾人臉色瞬間變了。
高彩禮和嫁妝、溺嬰這種事情他們可以全力配合皇帝,而且他們也希望改變這種現象。
可皇帝竟然將主意打到了旌表節婦上麵來了,這可是一件天大的大事兒。
“陛下,此事兒……”
“天地有陰陽,而人倫有男女,偏廢則亂!”
簡簡單單的一句話,想要出聲勸說的禮部尚書劉宗周就閉上了嘴巴,皇帝都扯到人倫大道上來了,你還怎麼反駁?
見眾人臉色各異,崇禎也不再糾結,繼續道:“第二個方麵,女性產生的經濟價值。
從畢愛卿剛剛的表述中就能知道,女性是生產經營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產生的經濟價值並不少,但為什麼沒有獲得相應的地位?
為什麼允許她們做卻又歧視、嘲諷,甚至出現一些‘婦市稅’等極其可笑的稅收?
女性在戰場的表現總體上來說的確是男性差,無論是體力還是腦力、或者是心理承受能力等等都弱的不是一點半點,秦愛卿,這一點你承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