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二十六年,葉爾羌遠征軍計劃用四十天時間經納倫河穀行軍至昭蘇,但最終耗時四個月,兩千遠征軍隻存活了八十三人。”
“天啟三年,準格爾部輕裝精銳五百人全員失蹤,次年發現凍屍,保持行軍隊形,疑似突突然降溫凍死;”
“嘉靖二十二年,葉爾羌汗國三百輕騎兵穿越天山南脈峽穀、翻越夏塔達阪,最終隻有四成存活下來;”
“萬曆二十五年,葉爾羌八千大軍嘗試,原計劃三十天,最終耗時六十一天,僅有一千兩百人抵達;”
“唐玄宗天寶六年,高仙芝遠征小勃律,在三月翻越帕米爾,死亡三成,但成功了!”
……
“此上種種記載,於是當地有傳言‘三月份天山北麓任何大規模軍事行動均屬自殺’。”
“當然了,他們之所以失敗和死亡人數極高是因為準備不充分,加上選擇的時間比較極端,與我們如今做的準備完全沒有可比性。
我們做了哪些準備諸位都很清楚,即便如此,估計抵達伊犁河穀的非戰鬥減員也會很高。”
“但是,這是我們唯一一次能集中圍殺衛拉特四部的機會,錯過這一次以後,衛拉特四部逃出包圍,大明北部邊境和西域將陷入無休止的襲擾之中。”
“所以我們必須要把握住,畢其功於一役,徹底的消滅掉世仇新恨的衛拉特四部,將西域徹底納入大明的疆域之中。”
“我們製定了非常龐大的計劃,打造西域走廊,遷移百姓,將西域和大明西北緊緊的聯係在一起,
若是計劃成功,自此以後,無論朝代如何更替,西域都將永遠屬於華夏疆域,再也不會分割。”
“本將問問諸位,敢不敢隨本將在極寒天氣下行軍千餘裡進入伊犁河穀,圍殲衛拉特四部!”
……
“我輩軍人,守土衛國之天職,以赤膽忠心捍衛每一寸疆域;
祖宗疆土,當以死守,尺寸不讓。
以熱血鑄界碑,以生命護山河;
請朝廷和百姓放心,我在,大明山河無恙,
戰必用我,用我必勝!”
……
“我輩軍人,守土衛國之責天職,以赤膽忠心捍衛每一寸疆域;
祖宗疆土,當以死守,尺寸不讓。
以熱血鑄界碑,以生命護山河;
請朝廷和百姓放心,我在,大明山河無恙,
戰必用我,用我必勝!”
……
這一次,十餘萬將士們沒有回答敢不敢和要不要,而是齊齊的帶頭背誦入伍誓詞。
一遍又一遍,不斷的重複著。
如雷聲般的呐喊朝著遠方急速傳遞,在更遠處的群山中回蕩著。
所有軍士臉上沒有絲毫的畏懼之色,反倒都是滿滿的戰意和堅決。
若活下來,戰功和賞銀會改變他們自身和整個家族的命運。
若是死亡,撫恤銀和朝廷優待也能讓家人們生活無憂,子女更是能得到一些政策的優先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