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這話說的……”
老農搖了搖頭:“朝廷下達的旨意,各地州縣發放,錦衣衛和巡察禦史檢查,官員們腦袋不要了嗎?
彆說是克扣了,發放的時間晚了些官員們都睡不著。”
“那您這是?”
“哎……”
老農歎了口氣:“這大旱什麼時間結束不好說,朝廷有多少存糧也不好說,那我們就得自己省著點,一個月省個五斤出來,就能多撐上一段時間。”
“那你們就不能聚眾請朝廷多發放一些嗎?”
“朝廷能救災、還這麼及時、力度這麼大,放在曆朝曆代都算是這個了!”
老農朝著崇禎豎起了大拇指,眼中滿是感激之色:“旱災什麼時間能結束我們不清楚,還不會再擴大範圍也不清楚,
現在的情況是甭管朝廷發放多少,每月再多個十斤、三十斤,都能吃完,那大災再持續怎麼辦?朝廷想救都救不了。
既然現在的力度是餓不死,那就很不錯了,還奢求那麼多做什麼。”
畢自嚴也是配合著道:“那若是明年就結束了,您這不是白餓了,朝廷社倉的糧食依舊在堆積著嗎?”
平平常常的一句話,讓原本平和的老農有些生氣了,指著畢自嚴:“您想必也是讀過書的,難道不知道防患於未然嗎?
如果明年大旱結束了,自然是最好的,社倉的糧食堆著就堆著唄,反正會輪換,也爛不了。
或者說朝廷看著社倉都是滿滿的,下令減賦,還不是有利於我們?
可若是明年沒結束,再持續兩三年,我們今年吃飽了,後麵幾年怎麼辦?
如今這天下太平不再是兵荒馬亂朝不保夕,吏治澄清也不用擔心官員壓迫胥吏剝削,孩子有書讀前途光明,挺過大旱,大明盛世即將到來,老漢還想多活幾年呢。
老漢今年六十有三了,吃飽的次數屈指可數,所以說吃不飽都不算事兒,能多活幾年才是最好的,好死不如賴活著嘛!”
“老人家,我可不可以理解為您對朝廷的賑災策略很滿意?”
“滿意,必須滿意!”
老農點了點頭,咧嘴大笑,露出了一口的黃牙:“朝廷考慮的不是一家一戶,也不是一天兩天,而是整個大明的百姓,是大明的未來。
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大明這麼大一個家,經自然是更難念的。”
聽著老農的這話,崇禎很是滿意,但依舊繼續‘找茬’:“老人家,您一個人滿意不代表所有人都滿意,人心嘛……總是貪心!”
“這話倒是沒錯兒,不敢說所有,但至少七八成、甚至更多是滿意的,自皇帝登基之後的所作所為就能看出皇上是將百姓放在心上的,
若是社倉足夠多的糧食,皇上絕對會多給我們一口吃的,既然沒有,那就說明朝廷也難,做人不能太貪心。
俺們老百姓雖然沒有讀過書,但活了幾十年了,誰對咱們是真心的,咱們還是很清楚的。”
“可、可……”
崇禎心中很是開心,但還是想再試探一下,於是壓低了聲音:“老人家,我聽小道消息傳,說是如今的大旱是因為皇帝登基後做了太多的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