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宗的眉頭又皺起來了,“沒錯,太後和我也商量過,關鍵是沒處放這兩個人嘛。唉,難辦哪”!
曾肇卻語調平和地說:“也倒沒啥難的。我單獨找寧廣遠和李進談了一下,他們同意自請退休。這樣就空出來兩個位子。請皇上看看吧,那兩份材料是他們二老的退休申請。”
徽宗匆匆掠過一遍,就右手握拳,嘭地一下打在左手掌上,說道“好!太好啦!曾肇你立了一大功啊!”
曾肇說:“皇上要記功,一大半是楊光華的。他不找我,我也想不到這事”。
“好,好,你們兩個都有功。”徽宗一邊應著,一邊目送離去。接著,就一路小跑,來到了慈德宮,把寧、李二人的退休申請交給了太後,太後看過,自然十分高興。
一直被堵著的口子通開了,一通百通,太後和徽宗便打出了一套組合拳,在朝廷上下引起了十分強烈的反響。但這還僅僅是開頭,還有一係列的問題需要解決。下一步該怎麼走?太後又把徽宗召到慈德宮商量。
正商量著呢,章惇繃著臉走了進來。太後一見章惇來到,就知他什麼意思,但是太後隻默默的看著他,並不說話。
章惇自從因端王登基問題敗給太後、又經過楊光華的兩件事,對這個女人就有了一點敬畏,也有了一些警惕,他覺得這個女人很不簡單,不像表麵那麼慈祥溫柔和藹可親,而是標準的外柔內剛,並且詭計多端。所以,章惇說話也不像對先帝和徽宗說話那樣伶牙俐齒、氣勢奪人。他說:“老臣想請問太後,調整的這幾個官員,我怎麼都不知道”?
太後依然不說話,隻是用慈祥但威嚴的目光看著他。章惇抬起眼皮看了看太後,又說:“按照程序,任命這些重要的大臣,必須由宰相提名,經吏部考察後,再報請您,您審批之後才能任命。可是我不知道,吏部更不知道。這是怎麼一回事,怎麼一出戲”?
說著說著,章惇的調門就高了起來,語氣也硬了起來。太後的眉頭漸漸擰起,說:“章相啊,要說還是你懂規矩、明章法。的確,任命朝廷重要官員,是事關朝廷全局的大事,手續必須合規、程序必須嚴格,不得半點兒戲。正因這樣老身我才讓人做了一個多月的調查和考察,是老身我親自安排的、親自組織的。沒有給你說,是我考慮欠周了;主要是考慮到宰相日理萬機,太忙碌太辛苦了,也是為你著想啊。再說嘛,這幾個大臣都是老臣,也隻不過是轉個圈兒推推磨,調個崗位、換個地方、職責不同罷了。不都是你的屬下嗎?這樣安排也該是沒有什麼不妥吧?如果有不妥的話,那是老身我考慮欠周了。
太後不再說話。章惇一向爭強好勝,況且,前朝以來,他獨相七年多,說話一向說一不二。他認為,在這事上,太後和徽宗顯然是違背朝廷章程和規定的。儘管木已成舟,他不可能徹底扭轉,但最起碼要警示一下這母子倆,不能擅行妄為,更不能無視他章惇的存在。所以,他愣了一下,又說道:“老臣不敢說太後有錯。但提拔韓忠彥是不妥的。韓忠彥的弟弟韓嘉言是附馬都尉,如此重用韓忠彥,會落下朝廷優待外戚的把柄,恐怕會影響太後您的英明形象,也對皇上執政不利。所以我建議,過段時間,還應考慮外放”。
一直靜聽不言的徽宗聽到這裡,就打斷章惇的話,說道“韓忠彥的父親是仁宗、英宗、神宗三朝重臣,功勳卓著,韓忠彥德行醇厚,能力出眾,豈能因為其弟是附馬而妨礙賢能晉升”?
徽宗這番話,一下堵得章惇張口結舌無話可說了。
太後見此情形,為了不使章惇過於難堪,就柔中帶鋼地說道:“章相啊,你是最擅長管人的,自然是最明白這管人之重要性的。我在考慮這幾個人選的時候,也是詳細調查和全麵考察了的。以前呢,我和皇上都沒有具體管過人,也沒有直接做過任免官員的工作,這方麵啊,還得向宰相學習。不管怎麼說吧,這幾個官員,都是你的屬下,希望你嚴格要求他們,多多關心幫助他們,支持他們做好工作,你們團結一心,共同努力,保證咱大宋江山萬年永固,如何啊”?
章惇的記憶力一向是蠻好的,太後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詞他都聽得仔細、記得清楚,太厚的話令他找不出任何的瑕疵。見太後不再說話,宮裡宮外靜如死水,章惇隻好告辭出來。吃了這麼個不軟不硬的閉門羹,心裡的氣把章惇的臉憋的通紅,喝醉了一樣。(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