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滿樓”,是古色古香的裝修風格。門口高懸的紅燈籠,朱紅色的雕花門窗。
大堂寬敞明亮,擺放著一排排實木桌椅,最裡一排溜的擺放著各地的特色小吃。
二樓,則設有十多個包廂。包廂的名字都頗具詩意,
如“清風閣”“明月軒”等,是為高薪階級準備的聚餐場所。
“福滿樓”開業的前三天,所有拿著傳單進店消費的客人,都會額外獲贈兩個豬肉餡的大肉包子。
文蕾這個舉動,本是想讓客人嘗嘗“福滿樓”飯菜的味道,她覺得隻要客人在她的酒樓吃過一次飯,往後就不愁生意不好。
可她未曾料到,“福滿樓”開業的第一天就人滿為患。
且不說進店吃飯能白送兩個肉包子,就算不要糧票,大家也想到酒樓來開一次葷。
關鍵是,這個年代的飯菜種類太過單一,而“福滿樓”不僅有禦廚後代,文蕾更是把各地特色小吃的做法都寫給了李師傅。
滬市的生煎包子、河南的雞蛋灌餅、天津的煎餅果子、陝西的肉夾饃等等,寬敞的一樓不像是酒樓,簡直都成了美食城。
好在二樓自成一方天地,高薪階層在此聚會用餐也不會受到打擾,同時還能夠品嘗到各地的特色小吃。
開業這天,一樓的大門剛一打開,圍堵在酒樓門口的人便如潮水般一窩蜂地湧進了酒樓。
進入酒樓的客人,人手一張傳單,那瘋狂的架勢比後世超市裡搶購特價雞蛋的人還要厲害數倍不止。
袁建和顧晨覺得不能讓所有客人在同一時間都擁擠進酒樓,否則怕是要出問題。
兩人在第一時間趕緊將一樓大門關上,同時衝著大門口依舊不見減少的客人高聲喊道:
“一波一波地來,一夥一夥進店,彆擠到大家,店裡已經沒有下腳的地方了。”
文蕾這下著實被嚇到了,她怎麼也想不到,在這個工資低廉的年代,人們的購買欲和下館子的熱情竟如此高漲。
她原本隻是想通過優惠活動吸引顧客,卻沒料到會引發如此瘋狂的場麵。
隻是,客人太多,店裡店外都是人,雖然文蕾已經做了充足準備,但一樓準備的食物遠遠不夠。
這下,文蕾急壞了,丁雁羽和文蔚他們也隻好跑去後廚幫忙。
“福滿樓”開業當天,人滿為患不僅累壞了酒樓裡的工作人員,更是累壞了文蕾他們幾個。
一連三天,“福滿樓”每天人滿為患,文蕾的酒樓也徹底在京都打響了。
有兩個手藝過硬的禦廚師傅,加上空間出產的精品食材,“福滿樓”的生意想不火爆都難。
隻是酒樓生意火爆,清閒一段時間的文蕾突然忙碌起來,卻有點不適應了。
整整一個寒假,文蕾天天在“福滿樓”忙活,文初和丁雁羽回蘇市過春節她都沒能回去。
過了春節,眼見就要開學了,可以幫忙管理酒樓的人員還是沒有找到,文蕾心裡有點焦急了。
張爺爺倒是被文蕾請到了酒樓幫忙,可到底年齡大了,乾點雜活管個閒事可以,若是讓他管理整個“福滿樓”張爺爺還真不行。
臨近開學前,一個出乎意料的人竟然來了京都。
馮二叔走進酒樓的那一刻,文蕾腦子裡瞬間炸開了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