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蕾將牛籟子一家四口安排到了京郊農家小院。
那農家小院,正是文蕾第一次來京都,袁建和袁遠住的地方。
楊敏自從踏進小院,心裡就止不住的冒酸水,不滿和嫌棄清楚的寫在了臉上。
“賴子,文蕾這是什麼意思嘛?
我們縣城的工作都辭了,大老遠的跑京都了,卻被文蕾安排到農場來了。”
牛籟子站在大門口,目光一直盯著市區的方向。
他們一家四口已經來京都好多天了,彆說楊敏抱怨,他都有點待不住了。
倒不是牛籟子信不過文蕾,他更沒有後悔自己破釜沉舟投奔文蕾的決心,隻是乍到京都,又沒接到文蕾的安排,心裡有點煩躁。
“彆嘰嘰歪歪的,文蕾剛畢業,應該忙活分配工作的事,等她忙活完了,肯定有事情安排給我做。”
楊敏坐在廊簷下,懷裡抱著小閨女,牛籟子的回話,讓她覺得膈應,嘴角撇了又撇後,說道,
“文蕾,文蕾,你一天到晚叫著文蕾,你可真相信她。
要我說,你還不如去服裝廠乾了。
文蔚那廠長也乾不了幾天,怎麼著你也能弄個副廠長當當。
沒聽袁建說嘛,他們那服裝廠證件都辦下來了,原來的鐵木社都用來開服裝廠了,整個中原村婦女和姑娘都被招工進廠了,
聽說還招了不少鄰村的工人,那服裝廠應該不小了,
文蕾不讓你去,你也不著急,真不知道你在想什麼。”
牛籟子轉頭瞅了兩眼楊敏,煩躁的衝楊敏擺擺手,
“你消停一點吧,一天天的,翻來覆去就那兩句話,你煩不煩啊?”
楊敏張嘴剛想說兩句,抬頭瞅見,牛籟子腳步生風的向路口大路跑去了。
這段時間,文蕾忙得暈頭轉向,腳下生風,片刻不得閒。
“華裳臻品”服裝廠正式掛牌成立,從修葺原來的鐵木社,到設備添加、工人招募,再到生產流程規劃,樁樁件件都是活兒;
而文蔚卻攥著工商局的報到通知犯了難。
這崗位是京大畢業生的“香餑餑”,不僅能摸清市場監管門道,還能結識各路政企人脈,在改革開放的浪潮裡,簡直是為往後下海鋪好了路。
“華裳臻品”正式掛牌投產,七條新增的流水線迅速運轉起來,車間內縫紉機聲此起彼伏。
然而,新招來的女工們不僅來自中原村,一多半則是周圍幾個村子的生手,操作縫紉機還十分生疏,布料裁剪失誤、針腳淩亂的情況屢見不鮮。
隨著產能大幅提升,廠子的業務量呈幾何倍數增長,訂單堆積如山,原料采購、質量把控、員工培訓等事務繁雜瑣碎。
在這樣的局麵下,過去生產廠長兼顧工作與學習的模式肯定行不通。
文蔚攥著厚厚的排班表,眉頭緊鎖,
現在每一道工序都不能出錯,必須有專人全職盯著廠子,不然隨時可能出現返工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