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蕾紅了紅臉,有些不好意思,卻又滿心歡喜:“馮爺爺紀奶奶、趙大叔,楊組長,還有各位鄉親們,快彆誇我了,咱們趕緊上樓,六姑和花嬸子還在樓上呢!”
說著,她便上前挽住紀奶奶的胳膊,又伸手扶了扶馮爺爺,招呼著大家往樓上走去。
文初和顧晨瞧著馮奶奶、馮爺爺和趙大隊長他們,對視一眼,兩人默契十足。
文初趕忙扯著嗓子喊來服務員,急急吩咐:“快,再按原來的菜單,原樣做一桌,速度要快!”
顧晨則快步走向後廚,平日裡沉穩的臉上帶了些急切,進了後廚便開始安排,
“有新客人到,再做一桌同樣的酒菜,辛苦大家加快點進度,彆讓客人等久了。”
後廚的師傅們原本正忙得熱火朝天,一聽這消息,手上的動作更麻利了幾分,切菜的切菜,掌勺的掌勺,鍋鏟碰撞間,熱油滋啦作響,香味四溢。
文初在大廳和後廚間來回跑,一邊熱情的招待趙大隊長和鄉親們,讓他們稍作等待,一邊又催著後廚的進度。
與此同時,一行人浩浩蕩蕩地往樓上走,一路上鄉親們好奇地東張西望,對飯店裡的一切都充滿了興趣。
“喲,這燈可真亮堂!”
“瞧瞧這桌椅,多結實!”
“還有這牆上的畫,真好看!”
大家的讚歎聲此起彼伏,文蕾聽著心裡暖烘烘的,臉上始終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馮二叔將大家帶到了“蘭溪小院”包廂,這個包廂一直是文蕾和丁雁羽他們私下聚會的專屬之地,平日裡輕易不對外人開放,透著一股獨有的私密與溫馨。
“蘭溪小院”的包廂比其他地方寬敞許多,一張偌大的圓桌穩穩地擺在中央,足夠二十人圍坐。
精美的雕花裝飾著桌沿,四周的座椅皆是古樸的實木質地,透著厚重的質感。
牆上掛著幾幅畫,其中一幅描繪的是黑省豐收時的景象,
家家戶戶的屋簷下掛著成串的玉米棒子,金黃飽滿的玉米在陽光下閃耀著光芒,農人們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田間地頭一片繁忙而喜悅的氛圍。
另一幅則是蘭溪大隊文蕾他們曾經居住的小院,青瓦白牆,爬滿藤蔓的籬笆,院中擺放著的一張石桌和幾個石凳,像真了曾經小院的那處石桌凳。
角落裡還擺放著幾盆翠綠的文竹,為包廂增添了幾分生機。
到了包廂門口,文蕾側身讓大家先進去,等眾人都進了包廂,她才輕輕帶上了門。
屋內的夕陽柔和地灑下,照亮了每個人的臉龐。
紀奶奶的目光在包廂裡緩緩掃視,嘴角微微上揚,滿是讚賞,“蕾蕾啊,雁羽,你們都是好孩子,一直記得蘭溪大隊那!”
楊組長則大大咧咧地往椅子上一坐,拍了拍扶手,哈哈笑道,
“嘿,這椅子坐著得勁!”
馮爺爺拄著拐棍,慢慢走到壁畫前,伸手摸了摸牆上的畫,感慨道,
“你們都是好孩子,也真是將蘭溪大隊當家了。
這畫好,好!。”
文蕾笑著走到紀奶奶身邊,挽住她的胳膊:“紀奶奶,餓了吧。
快,大家都坐下吧,菜馬上就上來了。”
馮二叔攙扶著馮爺爺,指尖輕輕托住他微微顫抖的身體,望著父親滿頭銀絲在夕陽的柔光下泛著霜色,喉頭不由得發緊。
他湊到馮爺爺耳邊,聲音壓得又輕又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