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呈秀招來諸將議事。
溫越幾人因為營帳紮在另一邊,來得是最晚的。
趕到中軍大帳當中,裡麵已經滿是披著各色盔甲的京營以及其他勤王大軍的軍官。
帳內的氣氛並不融洽。
首先勤王將士的各營各鎮的將官,來自各地,互相口音不同,裝備不同,人數不同,甚至互相都有嫌隙。
而京營那些老爺兵,仗著自己的盔甲精良,武器犀利,都是有些看不起這些說是官兵,更多像是“難民”的各地勤王將士。
並且不僅是對於這些勤王將士,對於溫越幾人率領的關寧軍,他們也有些看不起。
認為不過是運氣好,碰上了建虜殘部,僥幸斬首了一個賊酋而已。
當然了,麵上表現出來的很少。
畢竟溫越幾人的戰力,是擺在那裡的,這是不得不說的。
除了大帳內各人各是瞧不起同袍外。
還有一點就是糧草問題。
這次出戰的官兵,儼然有七萬之多,還攜帶不少隨軍的雜役和輔兵。
每日所消耗糧草,都是一個天文數字。
然而,京師殘破,附近更是被建虜擄掠一空,糧草直接成了問題。
吃多的人多,糧食卻那麼一點。
崔呈秀將戶部撥下來的有限糧草,先是供應給京營。
這引起了餘部普遍的不滿。
像一些遠道而來的勤王部隊,本來因為十名急迫就沒有攜帶多少物資,如今又沒有分到多少糧草,個個不滿,怨聲哀悼。
便如京營中,因糧草數量有限,也不是均勻分配的。
許多分配糧草少的,也在大罵。
溫越的青牙軍士有六千多,每日吃飯的嘴不少。
他懂得朝廷的品性,自然是不會把糧草放在朝廷上的,不然餓肚子是遲早的事情。
因此,青牙軍隨軍帶足了糧草,足夠一月所需。
但此時,看著大帳內的氣氛。
溫越心中不免憂慮,此次出戰,說是兵多將廣,但人心不齊。
恐怕遇見建虜,不會那麼簡單就讓建虜敗退逃命。
溫越在肚子思索著。
其他將領也沒有人過來打擾,每個將領各自打過招呼後就沒有怎麼說話,隻是各自和自己的親衛親將竊竊私語。
等了一會。
忽然,外麵響起第三通鼓點。
這是主將要進來了。
眾人急忙按照各自的位置,分左右站好。
左邊站著溫越幾人,以及其他來勤王的將領。
右邊則站著京營的一乾將領。
片刻後。
新任督師崔呈秀從大帳外走了進來。
“見過督師大人。”
眾人拜倒。
“眾將免禮。”
崔呈秀擺了擺手,讓大家起身。
先是一番軍情討論,將大軍收集到的情報彙聚在一起。
根據情報。
斷後的正紅旗和鑲紅旗兩部,也在往關外有條不紊地撤退。
其中正紅旗已經撤離到了獨石口處。
而鑲紅旗則駐守在固平,是獨石口的前方,一座小城。
“督師大人,末將願意領軍作為先鋒,打下固平,將裡麵的賊虜,全部殺個屁滾尿流。”
一番軍情商討後,保定總兵馬代率先請戰,隨即其他勤王部隊的將領紛紛請戰。
京營兵馬諸將見此,紛紛不甘示弱,爭先恐後願意領兵前往。
據說建虜雖然跑了不少,但因為擄掠的數量不少,斷後的正紅旗和鑲紅旗手中有著大量的金銀財帛。
他們早就暗自聽過,關寧大軍在攻下了大寧城外的鑲白旗部後,吞下了不少錢財。
這讓他們一個個羨慕的眼紅,如今錢財在麵前,誰不想去?
看著一個個請戰的將領們。
崔呈秀忍不住撫須點頭,軍心可用啊!
至於讓誰去首戰,打先鋒。
崔呈秀心裡早就有數了。
首先關寧軍的溫越三人,是不能再去了,他們已經立功許多了,再立功下去,其他友軍就眼紅了。
現在明軍士氣高漲,聽聞固平城中的後金兵人數並不太多,也就幾千人餘。
這場軍功便讓勤王軍和京營人馬奪去吧。
想來固平中的那些後金兵,得聞大軍到來,怕是直接被嚇的屁滾尿流了。
崔呈秀站起身來,微微咳嗽一下。
下方請戰的聲音立即就小了下去,除了溫越三人,每個將領都用期待的目光看著崔呈秀。
這種態勢讓崔呈秀非常滿意,心中更加自得。
他用略帶威嚴的目光,掃過中軍大帳內的眾將領,然後用純正的官話說道:“建虜入寇,生靈塗炭,凡我大明臣子,無不痛恨其等。
“幸得祖宗之靈,陛下聖威,朝中諸公運籌帷幄,我大明王師才能取得大寧之捷。
“現賊虜已經惶惶之犬,毫無一點士氣膽氣,固平城中賊虜數量才幾千,等我大軍一到,必然一舉蕩之。
“當是一戰儘全力之時,希望三軍用力,諸將用命,上報國恩,就在此時!”
崔呈秀頗有威嚴的訓話完畢,然後安排出戰的人選了。
看著保定總兵馬代是第一個請戰之人,崔呈秀便選他為前鋒,京營總兵牛苛策應。
餘者京營人馬,勤王兵馬緩緩押上。
至於溫越等關寧軍,則留守在大營當中,為大軍墊後,同時防禦身後可能出現的蒙古兵,或是建虜援兵。
溫越幾人心裡聽著冷笑,這身後哪裡會有敵人援兵。
根據情報,蒙古人雖然有所動作,但見明軍據說有十萬之眾,他們也不是傻子,連著居庸關都不敢進,隻在關外遠遠窺伺。
京營人馬和勤王人馬,聽到崔呈秀如此安排,俱是歡喜。
孫傳庭也說不出什麼話來。
雖然沒有派兵馬強悍的關寧軍為前方,但這般緩緩逼近,又是步步為營,固平裡隻有著幾千後金兵,沒有攻不下來的道理。
就算固平裡的鑲紅旗,看見明軍勢大,想要逃跑。
那更好,還能不用損失多少兵力,奪取賊虜丟下的輜重人口和財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