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書吏!
敬告諸君:第一、二章稍顯沉悶
是為了交代背景;請稍稍忍耐。後麵的章節,就比較有趣。謝謝支持!
初秋,酉時
一群人,三三兩兩的走出縣寺。
一些人時不時低聲交談、一些人沉默聆聽;有成群的,也有人,形單影隻。
一眼觀之,布衣直裾,無綬者逾泰半;佩綬者,也不過是百石吏。
其中,有一位二十出頭青年,身著半舊絳青色儒衫,粗麻布履,劍眉朗目、唇角微揚,正與諸同僚,一一拱手作彆。
禮畢,隨即轉身,向西而行,抬頭淡淡看了一眼,被城牆吞噬了一半、鹹鴨蛋黃也似的夕陽,不露聲色地輕歎了一口氣。
旋即,青年背負著手,劍眉微蹙,不知其心中,有何思、又何憂。
旦見青年不疾不徐,行了約三十幾丈,旋即拐入一條橫街。
……
橫街中,前行不遠,路東有一書肆,門窗頗舊,油漆斑駁。
門楣上,掛一嶄新匾額,上書“崇聖齋”。
其木料,為上等金絲楠木,字為陰刻大篆,內嵌以金箔。
落日餘暉潑灑之下,金光映射的對麵綢緞鋪窗欞、門楣、櫃台,俱皆千瘡百孔。
身著淡黃泛青長綢衫的趙掌櫃,迎著光,頭臉身軀,斑駁如潛伏於密林的金錢豹。
隻見他歪著頭、眯眯著眼,手中拿著一把竹尺,正在仔細丈量一匹散亂的葛布,嘴唇蠕動,似在嘀咕什麼,距離頗遠,聽不見聲響。
……
“崇聖齋”的李掌櫃,站在門口,正低聲指使兩個夥計扣門板。
嘴裡不斷絮叨:“哎呦喂,汝這廝,輕點,輕點,此乃斯文之地,文化場所,切忌勿辱沒了斯文!吾天天告誡汝等,平常接人待物,寧緩勿急,萬萬不可慌張失據……你個挨千刀的,格老子慢些!”
青年“噗嗤”一聲,笑將出來。
“喲,文家二郎,下值家去?”李掌櫃拱手說道。
文家二郎趕緊拱手,回了一禮,恭聲道“家去,李老先生也拾掇好了,歸家?”
李掌櫃麵色平靜,恰似那夕陽下一池秋水,波瀾不驚“可不敢當文家二郎一句‘先生’,回見!”
文家二郎再次拱拱手“李老先生,回見。”
隨後,繼續悠然前行,路程不遠,任是拖遝磨蹭,也不過片刻,便行至巷口。
……
裡門處,有一簡陋的牌坊式裡門,上有原木匾額,滄桑中泛著烏青,猶如老去的獅王一般,總有股暮氣縈繞。
匾額上書“正興裡”。
巷口牌坊邊,一名原本斜倚木柱、衣衫鏤縷乞兒,站起身來,衝文二郎哈著腰,連連點頭。
文二郎也點了點頭,以示回敬,便拐身入裡門,十數丈後,來至一小院門前。
正待舉手叩門,木門卻倏忽而開,漏出一個梳著“總角”小辮的女孩來。
“爹滴……爹弟……抱……抱”小女孩口齒稍顯混沌。
倆木門開一扇,一位著絳色襦裙、領口及裙邊塹以鵝黃繡花邊飾,梳雙鬟髻huǎn,ji,頭戴銅簪的婦人,懷抱嬰兒,含笑站立於門邊。
但見此婦人,約摸二十不到年紀;鼻梁小巧而挺拔,臉色稍顯蒼白,當屬中人之姿。
笑盈盈的瓜子臉,配以略大而明亮的雙眼,平添了三分靈動。
笑靨如百合、目光中靈氣湧動之下,那未上漆的院門,似乎也變得亮堂不少。
婦人雙膝微微一曲,略一點頭“夫君下值了?”
“嗯,下值了。”文二郎一邊應聲,一邊彎腰抱起小女孩。
“啪嗒”在小女孩稚嫩的小臉上,親了一口。
“小豨xi可還安寧?”文二郎一邊說著,一麵抱著小女孩,便往院內走去。
豨豬的意思,避諱小名也是小豬那位著名的大帝)
“小豨尚好,夫君但且先入屋,安坐片刻,待妾身,把吃食盛將上來。”婦人輕聲應道。
文二郎笑笑,神色中卻並無半絲快意,開口道“不急,這天色尚早,我便帶著小鵅,在院中稍息片刻。”
……
進了院子,左手邊,是三間西廂房,夯土為牆,嵌著偌大的門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