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書吏!
漢安軍渡河之後,開始履行諾言,向府州百姓發放救濟糧食。
府州城,說是“城”,其實就是一座在石頭山上摳出來的堡壘。
在黃河岸邊,有一座五虎山,山上密密麻麻的布滿了孔洞、石頭壘砌的營寨,以縱橫交錯的小徑聯通。
小路一旁堆滿了碎石,發生戰爭的時候,民眾就節節抵抗,以用之不竭的石塊往山下砸。
胡人來進攻過府州幾次,每次都被石塊砸的人仰馬翻,損失慘重。
後來胡人也醒悟過來特麼冒著石頭滾滾而落的風險,死了無數族人,去攻五虎山,也沒油水可撈啊!
戰爭的本質,還是出於利益需要,要麼是為了轉移部落內部的不滿情緒、要麼是想獲得物質上的好處、要麼是想通過戰爭消耗掉自己部落內部的競爭對手。
無論從哪個方麵去算賬,攻擊府州都不是一個好主意!
於是南麵更為富裕、地形更為平坦的膚施城(綏德縣),就成了北方各族群攻擊的目標,此時膚施、橫山、延安府這些地方早已淪陷。
府州反而被胡人們冷落在黃河邊上,讓它獨自喝黃河風,管飽。
話說形容一個人窮,都是說他“窮的叮當響”,為了防止與胡人同樣窮的連鐵器叮當作響的資格都沒有的折家軍南下襲擊自己,胡人各部落一合計,便在一個叫做“野驢溝”的地方,駐紮了兩千多人馬,以防折家軍南襲。
此時野驢溝的胡人頭領喚作拓海智勳,得知有一支朝廷官軍入駐府州城。
這支兵馬人不多,但極為闊氣,一人雙馬不說,光攜帶連的糧秣都有上千車!
這如何不讓拓海智勳動心?
——百年難遇的肥羊呐!
拓海智勳趕緊放出報訊的蒼鷹、派出無數信使分赴北麵、西麵、南麵,邀約各部頭領們趕緊來吃大戶!
很多人以為胡人很團結,其實大謬矣!
上郡胡人主要有匈奴、鮮卑、氐胡、羌人,以及各族群混雜生下來的、說不清楚到底屬於哪個品種的雜種胡人。
這些匈奴、鮮卑人,主體大部落基本上都在大漢朝廷的管轄之下,餘下的小部落根本沒統一的大汗、可汗去統領彼等。
彼等不同部落、不同族群之間互相殺戮數百年,世世代代的仇恨早已糾纏不清,剪不斷理還亂,胡人們殺起自己人來,比漢人殺他們都狠厲!
其實這些胡人,都叫著一樣的族群名稱,但各自為政,各自為戰,彼此之間除了今天我殺你、明天你砍我之外,毫無瓜葛。
漢安軍的底細,拓海智勳不清楚,但三千折家軍實打實的不好惹,這一點拓海智勳心中深有體會。
因此拓海智勳逼不得已,隻能向各方部落尋求一次聯手作戰,分完財貨就分道揚鑣,完全屬於臨時性的結合。
等著吧,該來的終究會來,漢安軍不是被胡人聯手擊敗,就是漢安軍將胡人徹底打趴下!
~~~~
“你折家後人真多啊,用漢安時下最流行的八仙桌擺宴席,坐滿三桌都不必拚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