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見,不論什麼地區貴族的眼光,都要比普通老百姓高上一籌的。
不是說貴族天生聰明,而是他們所處的地位,接觸麵,讓他們能獲得普通百姓所得不到的資源和消息。
還有就是,任何一個種族裡,都有為了私欲而不顧國家大義的人,尤其是站在貴族群體上的。
李雲秋這邊進展順利,林立就少了很多後顧之憂。
關西以西最大的國家就是西羌,附屬實力比較強的就是吐蕃,如今西羌戰敗,吐蕃歸順大夏,周邊其它的小國立刻就轉了風向,開始派出使臣前來林立這裡試探。
林立不得不與關西太守商議,臨時成立了一個“外交部”,主要官員由關西太守安排。
關西太守本看不上這幾個附屬小國——蠻荒之地,遊牧為主,不通教化。
但林立堅持,也就隻好隨意指派了通曉其語言的人來。
關西太守不願意參與,林立正好可以自行其是。
以大夏的布匹、茶葉等日用品,又能換取牛羊馬匹,間或送出去幾個玻璃珠,賺得的簡直讓人眼紅。
而林立卻又不是一次性地從這幾處不斷運來牛馬羊,而是簽訂條約,請當地牧民幫助養殖,並繳納一定費用。
對當地人來說,他們放牧自己的牛羊馬匹,順便就帶著放牧賣出去的牛羊了,竟然還能得到一筆銀錢,簡直再合適不過了。
而對林立來說可不是白白拿出銀兩的。
一是茶葉、布匹所費不多,二就是他必須保證進入到大夏境內的牛羊,不衝擊到關西以至於關中和晉地的經濟。
這般,林立與夏雲澤的奏章也多了起來,幾乎每隔一天就要送過去一份。
因為有了自己的親兵,林立也終於能光明正大地寫信給秀娘,講述自己在大西北的經曆。
並將自己在關西的成就,一一說於少傅大人。
也終於能有精力了解風府、歐陽若言在東北做到什麼程度了。
上一次這般忙碌和充實,還是在伊關。
但與在伊關的忙碌也不同。
在伊關時候,林立忙碌的重點是在鋼鐵廠的建設,步槍的研究上。
而在關西,林立覺得他身兼數職,不但是“軍區司令”,要進行軍事計劃,還是外交官,負責與各個附屬小國的外交。
並且他還是兼著一半太守的職責,隻乾活不那俸祿的那種。
不是說關西太守不乾活,而是行動力不夠迅速,與林立彆說配合默契了,乾脆就沒有配合。
他幾次想要與夏雲澤開口,想要換個乾活的太守來,但他對朝廷的官員了解有限。
那些他認識的三品官,哪個願意來大西北?
他想要點名都點不出來。
就在林立忙得焦頭爛額之際,林立終於接到了夏雲澤的聖旨。
原關西太守調任回京,新任太守竟然是翰林院的大翰林,歐陽若瑾。
林立大喜過望。
夏雲澤再一次擺明了態度,將關西與晉地,全交在了林立的手裡。
至於中間的關中,自然是看關中太守自己的態度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