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大明勳戚!
麵對太皇太後孫氏的勸說,杭太後立馬就意識到事情不簡單。
畢竟自從新君登基之後,上聖太皇太後就再也沒有插手過任何前朝事務,此時勸說定然事出反常必有妖,遲疑片刻杭太後便順從的點了點頭道“臣妾聽從母後安排。”
“臣女謝太皇太後,太後厚愛。”
陳青桐順勢行禮致謝,同時心中對於太皇太後孫氏的相助有些意外。還記得當年第一次來到宮中參加命婦朝賀儀,孫太皇太後對自己可是諸多刁難,並且還明確表達了對於夫君的憎惡。
時隔多年卻主動出手相助,看來慈寧宮囚禁三載的歲月,讓孫太皇太後想明白了很多事情。
其實太皇太後孫氏願意幫忙,並不是陳青桐想的那樣,囚禁三年的時間裡麵磨平了性格,否則也不會出現聯手文官集團妄想複立沂王朱見深的操作。
她之所以會這樣做,是在於沉憶辰擁立新君勝利之後,沒有把打擊麵擴大化去做斬儘殺絕的事情。甚至在太皇太後孫氏一敗塗地的情況下,還承諾不會讓朱見深、朱見清兩兄弟,重蹈父輩們的覆轍,再度來一輪手足相殘。
更讓孫氏沒有想到的是,沉憶辰最後居然還給了自己自由!
陳青桐想要借機與杭太後說些什麼,太皇太後孫氏不清楚,但她卻很明白一件事情,能談的情況下沉憶辰會儘可能的讓利跟給予體麵,對方不管如何權勢滔天,終究還是恪守著一名臣子的底線。
想到這些,太皇太後孫氏都趕到有些可笑,何時堂堂大明皇族需要看一名臣子的臉色!
偏偏現實就是如此,幼帝登基孤兒寡母,朝中權臣當道,沉憶辰已經是其中最好的一個,難不成去跟石亨去談嗎?
伴隨著後宮命婦的“朝賀儀”進行,前朝大臣的“朝賀儀”已經步入尾聲,結束後就是在宮中大擺宴席,皇帝與眾卿共同參與“大宴儀”。
可就在文武百官準備散去,讓光祿寺官員跟宮女太監們擺放宴席的時候,一名身穿緋袍的官員從人群中站了出來,向皇帝叩首道“陛下,臣有本奏!”
這一幕的出現,讓大殿內外已經準備好好品嘗一番宮中禦宴的眾官員們,紛紛瞠目結舌。要知道正旦朝會名義上有“朝會”兩字,實際上並不會議論任何政務,純粹是百官們向皇帝拜個年。
大年初一,你突然跳出來說要奏事,這跟找事有什麼區彆?
更重要的是,皇帝才年過三歲,壓根就無法單獨處理政務,選擇正旦朝會奏事毫無意義。真的有什麼緊急事情處理,還不如直接呈遞給通政司或者內閣,效率要快上許多。
沉憶辰聽到這聲呼喊後,回頭看了一眼出列奏事的大臣,他便是戶部侍郎劉本道。
說起這個劉本道,沉憶辰第一次與之打交道,還是從漠南蒙古班師回朝之後,石亨邀請的宴會上碰麵。
此人景泰朝之前可以說是默默無聞,機緣巧合之下抱上了石亨大腿,從此在仕途上麵一飛衝天,短短幾年時間裡麵就位列三品緋袍大員,並且還是六部中排名靠前的戶部。
劉本道這時候跳出來,沉憶辰不用想都知道,肯定是衝著自己來的。
不過沉憶辰臉上卻沒有什麼驚慌失措的神情,相反嘴角還浮現出一抹不易察覺的笑意,他同樣很好奇石亨糾集在朝中的這一幫黨羽,到底會如何反擊自己。
龍椅上的明良帝朱見清,完全沒有料到會有這種事情發生,一臉驚慌的望著台下的劉本道,臉上寫滿了不知所措跟慌亂。
畢竟一個三歲多的小孩,能撐住大半個時辰的“朝賀儀”,沒有出現任何哭鬨的場景,說實話已經稱得上是天賦異稟,隱約有些未來帝王的潛力了。
讓他去處理大臣上奏,著實有些不切實際。
站在一旁的司禮監掌印曹吉祥,見到這一幕後臉上流露出一抹得意的笑容,隻見他俯身輕輕朝著朱見清說道“萬歲爺莫慌張,此事交給奴婢即可。”
說罷,就站起身來挺直腰板,向前跨了一步用著居高臨下的架勢對著劉本道問道“劉侍郎,萬歲爺問你有何時奏稟?”
這一刻的曹吉祥,感覺自己不再是一個讓人輕視的太監,仿佛更像是一個俯仰眾生的帝王!
曹吉祥這般作態,並沒有引起劉本道的異議,相反這是早就謀劃好的步驟之一。靠著朱見清幼帝登基無法主政的弊端,曹吉祥借皇帝的勢去問罪沉憶辰,隻有這場才能在文官占據主導地位的朝堂扳回一城。
“啟稟陛下,臣彈劾內閣元輔沉憶辰與吏部尚書李賢結黨營私,利用官員考滿權限大肆黨同伐異,火速提拔了一批沉學門生升遷。”
“長此以往下去,朝堂豈不是成為了沉元輔的一言堂,國將不國!”
劉本道此刻神情充斥著一股大義凜然,如同一位即將要上戰場的勇士一般。畢竟沉憶辰現在正當紅,朝野內外政務皆由內閣處理,相當於事實上的幕後“天子”。
敢當眾彈劾於他,如果背後沒有石亨爭權奪勢的本因在,確實稱得上勇氣可嘉。
劉本道此言一出,引得奉天殿內外官員一片嘩然,景泰三年吏部官員考核鬨得沸沸揚揚,原因在於李賢的想法跟手段實在太過激。
俗話說得好,擋人財路猶如殺人父母,擋人官路其實仇恨值差不多。如果不是沉憶辰攜擁立新君之威,加上文官集團大老實在沒有人敢出頭,否則去年就會引發一場官場大地震。
站在沉憶辰身後的李賢,麵對劉本道的突然彈劾,臉色瞬間難堪到了極致。他知道古往今來改革者,莫不是毀譽參半成為眾失之的,隻是李賢無論如何都想不到,對方會挑正旦朝會這種重要日子,並且還把沉憶辰給帶了進來。
一人做事一人當,吏部考滿升遷結果,是李賢力排眾議執行下去的,沉憶辰沒有任何結黨營私的想法,這種彈劾罪名對於元輔來說是不公平的!
就在李賢打算出列辯解的時候,又有一名六科給事中站了出來,向明良帝朱見清稟告道“陛下,臣有本奏!”
這次沒有等曹吉祥代皇帝回應,科道言官一向的蠻橫強硬,讓這名六科給事中直接開口道“臣彈劾內閣首輔沉憶辰窮兵黷武,利用閣權夥同兵部尚書於謙強行征調宣大邊軍跟遼東班軍備戰,置民生於不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