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江河為明陽招商引資,確實心急,但這更像是一種著眼長遠的戰略布局。
明陽縣的底子就在那裡,窮是窮了點,發展是落後了點,但那些連綿的山林資源是實打實的,潛在的勞動力成本優勢是客觀存在的,這些東西跑不了。
這次羊城之行,能談成發成家具這樣體量的企業固然是重大突破,但就算談不成,他大可以拍拍屁股走人,轉頭去莞城,去佛山,甚至去更遠的江浙地區繼續尋找機會。
對於明陽這樣一個一窮二白、亟待發展的農業縣來說,每一次嘗試都是加分項,時間站在他這位年輕縣長這邊。
可李發成就不同了。
發成家具,這麼大一個攤子,就像一架高速運轉的機器,每天都消耗著驚人的成本。
近千號工人的工資要準時發放,五萬平米的廠房租金水電是硬性支出,倉庫裡堆積如山的原材料占壓著巨額資金,等待裝船出貨的成品更是時時刻刻都在計算著倉儲和資金周轉的成本。
更要命的是,他剛才提到的那些“穩定”的出口訂單,利潤空間正被日益上漲的成本和愈發不明朗的國際貿易形勢,特彆是針對中國的反傾銷調查苗頭,不斷壓縮。
他急需開拓國內市場來對衝風險,分散壓力,而開拓國內市場,就需要更低的生產成本來支撐價格競爭力。
還有來自行業協會內部的壓力,那些同樣焦慮的同行們都在尋找出路,誰能率先找到成本窪地,誰就能在下一輪競爭中占據先機。
羊城的營商環境日益收緊,土地資源緊張,環保要求提高,就像一條無形的繩索,正越勒越緊,逼著像李發成這樣的傳統製造企業必須儘快做出抉擇。
陸江河和明陽縣拋出的這根橄欖枝,對他而言,可能不僅僅是一個“貨比三家”中的普通選項,而更像是一條在風浪中看到的、極具吸引力的生命線。
如果錯過這個村,他再去尋找其他地方,且不說能不能找到條件同樣合適的,光是這一來一回耽誤的時間,付出的機會成本,以及期間企業持續承受的運營壓力,都夠他李發成喝一壺的了。
這一點,久經曆練的李發成心裡並非不清楚,隻是商人的本能讓他不願輕易示弱。
而陸江河,恰恰就拿捏住了這一點。
他的臉上依舊沒什麼波瀾。
甚至沒有多餘的解釋,隻是抬了抬手,做了一個隨意的‘請’的手勢:
“那李老板就請便吧。明陽縣廟小,容不下大佛,我們也不強求。”
這話透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強硬。你不是有其他選擇嗎?行,那你去選好了,我們明陽不伺候了。
李發成‘騰’地一下就站了起來,動作幅度之大,連椅子都向後挪動了幾分。
但幾乎是瞬間,這位在商場上打滾多年的老江湖就意識到自己有些失態了。
他強行壓下那股幾乎要衝破胸膛的火氣,臉上擠出一絲比哭還難看的笑容,試圖挽回一點麵子:
“嗬嗬,陸縣長快人快語。買賣不成仁義在嘛,以後說不定還有合作機會。”
說著,他主動伸出了手。這既是商場上的禮節,也是一種不甘示弱的姿態。
陸江河也笑了笑,同樣伸出手,與他輕輕一握。
“李老板慢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