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平五年秋
並州大地被一片肅殺,秋風如刀,天空陰沉,壓得人喘不過氣來。
曹鯤親率大軍自鐘山郡浩浩蕩蕩地殺入並州,在鐘山郡兵分五路,朝著並州的各個郡縣席卷而去。
並州刺史劉孝安與彆駕陳術商議對策:“魏軍兵強馬壯,驍勇善戰,勢不可擋啊!”
陳術沉聲道:“此必求救於晉王,方可解危。”
劉孝安深以為然,立刻修書一封,遣陳術快馬加鞭趕往天門關,向晉王姬非求救。
陳術日夜兼程,終於來到了天門關。
他匆匆入軍營,見到了姬非。
隻見姬非神態疲憊,衣冠不整,頭發淩亂地散落在肩頭。
陳術趕忙上前,呈上書信,恭敬道:“今日晉王何故如此?”
姬非抬起頭,看了陳術一眼,神情愁苦道:“我將死矣。”
陳術大驚:“晉王何出此言?”
姬非長歎一聲:“吾久攻天門關不下,損兵折將,士氣頹廢,今曹鯤揮師南下,勢如猛虎,吾心焦慮,夜不能寐啊!”
陳術心中一緊,趕忙進言:“今曹鯤進犯並州,雖然聲勢浩大,實則外強中乾,晉王隻要分兵北上,與我家刺史合兵一處,定能大敗曹鯤,禦敵於外!”
姬非苦笑道:“孤也想禦敵於外,奈何心中恍惚,恐有不利。”
陳術不解道:“何來不利?”
姬非憂心忡忡道:“天門關戰事膠著,瞬息萬變,倘有差池,吾命休矣,汝回見劉使君,可言其故,倘有不如意,可來相投,孤必將掃榻相迎。”
陳術見姬非不肯發兵,心急如焚,卻又無可奈何,隻得星夜返回並州複命。
他將姬非的話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劉孝安。
劉孝安聽後,大驚失色,拍案而起:“姬非見死不救,這可如何是好!”
部將韓超拱手道:“使君,魏王勢大,難以抵擋,不如歸降!”
劉孝安怒目圓睜,厲聲道:“我劉氏一族,傳承萬載,以仁孝著稱,可曹鯤殘暴嗜殺,貪婪無度,背信棄義,聲名狼藉,我劉氏一族豈能與他為伍!”
眼見劉孝安不願歸降,韓超隻得說道:“若是不降,為今之計,唯有召集兵馬,背水一戰。”
劉孝安立刻命各郡縣征召士卒,凡十四歲以上,五十歲以下男子皆被編入軍中,隨時準備上陣殺敵。
另一邊,曹鯤親率大軍,兵臨朔方郡治所望北縣。
守城之人乃是劉孝安的妻弟,朔方郡守宋懷安。
這宋懷安生的肥頭大耳,但卻飽讀詩書,是並州文采斐然的著名詩人。
他平日裡吟詩作對,風雅至極,可此刻站在城頭上,望著城下鋪天蓋地,殺氣騰騰的魏軍鐵騎,嚇得兩腿發軟,瑟瑟發抖。
望北城中雖有十萬守軍,可麵對如此強大的軍隊,宋懷安心中止不住的恐懼。
他站在城頭,滿頭大汗地對曹鯤喊話:“魏王何故來此?”
曹鯤站在戰車之上,對著城頭高聲喝道:“城上的人聽著!孤乃大乾司空曹鯤,奉皇帝旨意接管並州,征募勇士糧草,南下平叛,匡扶社稷,爾等身為大乾官吏,若是不遵聖旨,皆為亂臣賊子!”
“若是不想背上叛逆之罪,早早打開城門,棄暗投明,效力朝廷,倘若執迷不悟,城破之後,九族誅滅!”
曹鯤當然沒有得到接管並州的聖旨,但他有南下平叛的聖旨,還有十二道金牌。
眼下他打出南下平叛的旗號,途經並州,征募兵馬,師出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