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初十一年之春
天地間仿若隱匿著一位畫師,以如椽巨筆,蘸取輕柔之色,徐徐勾勒,將沉睡一冬之大地漸次喚醒。
那原本枯黃寂寥之原野,似被施了法術神通,一夜之間披上嫩綠之新裳,生機盎然,光禿禿之樹枝,嫩芽悄然綻放,沉眠於泥土之中之蟲蟻,亦感知春之召喚,紛紛蠕動身軀,破土而出,儘情享受這溫暖而充滿生機之氣息。
平定兆州之亂後,曹鯤並未急於班師回朝,而是馬不停蹄的巡視荊楚之地。
荊楚之地,水網縱橫交錯,如靈動之絲帶,纏繞著這片富饒廣袤之土地,土壤肥沃膏腴,孕育出無儘之豐饒物產,湖泊星羅棋布,便於灌溉,地理位置北接中原,南達嶺南,東連吳越,西通巴蜀,實乃繁華富庶之境,交通之要衝,戰略之重鎮,其地位之重要,不言而喻。
荊楚之官員們,聞得皇帝即將駕臨,皆如臨大敵,緊張籌備起來,不敢有半點疏忽懈怠,從街道之清掃整修,到驛館之精心布置,從迎接儀式之周密安排,到各項物資之充足準備,每一處細節,皆力求儘善儘美,以博皇帝之歡心。
終於,皇帝大駕臨幸襄陽,張秀全等一眾武將,身著鎧甲,威風凜凜,氣宇軒昂,齊聚驛道之上迎接。
隻見皇帝禦駕前呼後擁,氣勢恢宏,威嚴無比,隊伍之中,槍矛林立,寒光閃閃,旌旗如雲,獵獵作響,彰顯著皇家的無上威嚴。
荊楚文武官員們整齊排列,跪於驛道兩旁,齊聲高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隨後,眾人簇擁著曹鯤,浩浩蕩蕩進入襄陽城。
曹鯤一時興起,未直接前往行宮,而是徑直登上城牆。
眾大臣見狀,無奈之下,隻好紛紛跟上。
曹鯤立於城牆之上,眺望著荊楚大地。
遼闊而富庶的原野,蜿蜒曲折的河流,錯落有致之村莊,令人心曠神怡。
此情此景,令曹鯤不禁連聲讚歎:“好!好!荊楚之地,河山壯麗,美不勝收,荊楚之役,張愛卿居功甚偉。”
張秀全忙躬身行禮,誠惶誠恐:“末將不敢居功,此役大勝全賴陛下天威,將士們方戮力用命,末將不過是儘己之本分而已。”
張秀全心中暗自思忖:曹鷹、孫太嶽、楚俊義、方遺愛等將領亦是屢立奇功,尤其是孫太嶽,論殺敵與破敵之數,當屬第一。
陛下如此誇讚自己,他是否會覺得自己才是頭功?
自己出身寒微,若是爭功,孫太嶽、曹鷹等人豈會滿意?
想到此處,張秀全當下道:“大魏猛將如雲,仰仗陛下天威,叛逆之賊毫無勝算,非末將領兵,亦會有彆之大將攻克襄陽,末將起於行伍,出身微末,今能名揚天下,全賴陛下英明神武,提攜栽培,末將唯有於陛下麾下,方能建功立業,報效國家。”
曹鯤聽罷,開懷大笑道:“張愛卿勝不驕,敗不餒,實乃我大魏之棟梁,值得嘉獎!”
眾大臣聽罷,亦紛紛附和,稱讚張秀全謙遜待人,領兵有方。
曹鯤移步前行,城牆之上之文臣武將們急忙讓開一條道,躬身立於兩旁,大氣都不敢出。
曹鯤緩緩從眾人麵前走過,目光如炬,打量著每一個人。
大將們之表情愈發激動起來,能夠如此近距離地立於皇帝麵前,這是一種無上之殊榮。
等曹鯤前往襄陽行宮,張秀全等人才散去。
時值中午,張秀全發現襄陽城的店鋪酒樓已然恢複營業,街道上行人如織,摩肩接踵,熱鬨非凡,全因曹鯤巡視,世家百官爭相表現,營造出一派繁榮之景象。
張秀全於城中偶遇賈茅,心中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若非賈茅及時令校事府送來情報,暗中勸降荊楚世家,自己也不能順利攻克襄陽。
於是,他熱情邀請賈茅至酒樓之中吃飯,欲請一頓豐盛之酒席。
賈茅笑納道:“恭敬不如從命。”
席間,二人相談甚歡,推杯換盞,氣氛融洽。
與此同時,曹鯤於行宮之中接見荊楚官員和世家名士,詢問了當地民生疾苦與賦稅徭役等情況。
官員詳細作答,不敢有絲毫隱瞞。
曹鯤聽著,時而皺眉,為百姓之疾苦而憂心忡忡;時而點頭,對官員們之治理成效表示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