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都還不算,後麵還有個戴頭巾的家夥加價三千萬。
也就是說,總價來到了1.8億港元。
這可能是天價了,但折合成美元,其實也就兩千多萬而已。對於那幫土豪,尤其是頂級的土豪來說,簡直就是灑灑水,零花錢罷了。
最終,成交價1.8億港元成交。
可謂是開門紅。
而後的七八件拍品,同樣獲得不俗的成交價,幾百萬到千萬之間。
“接下來是一件乾隆時期的轉心瓶,這件轉心瓶……”拍賣師楊慧開始介紹。
大屏幕上,播放關於那件轉心瓶的細節照片。
這一件轉心瓶,比之前在拍賣市場上出現過的洋彩胭脂紅地軋道雕瓷鏤空【有鳳來儀百鳥朝鳳】圖雙螭耳大轉心瓶還要精美。
乾隆皇帝的審美雖然常被戲稱為“農家樂”,但親眼見過這個轉心瓶的人都會被其美麗所震撼。
鏤空、雕刻、絢麗繽紛的色彩、移步換景的巧奪天工,每一處都讓人歎為觀止。
乾隆皇帝為了顯示大國的富麗堂皇,不惜工本,而督陶官們為了滿足皇帝的意願,也是絞儘腦汁,獻上這藝術珍品。
而且,眼前的這件轉心瓶,傳承有序,曾經擺放在樂壽堂。
樂壽堂什麼地方?
其原名寧壽宮讀書堂,是清朝乾隆年間建造的一座宏偉建築,位於內廷外東路的寧壽宮內。這座建築不僅是乾隆帝歸政後的寢宮,更是他晚年的養生殿。
樂壽堂明間前後簷為五抹步步錦槅扇4扇,餘各間均為檻窗,檻窗分三層,下為玻璃窗,上二層步步錦支窗。室內明、次間以東西向閣道分隔成南北兩廳。
大廳仙樓和東西稍間南部、北廊以及夾層、閣道的裝修式樣風格統一,多用楠木包以紫檀、花梨等木材,間飾玉石、琺琅等飾件。
經過多方的鑒定,這件轉心瓶是真品無疑。
“怎麼?老王讓你來,就是看上這轉心瓶?”楚健問道。
他看王大少坐直了腰,就知道他打算出手了。
王大少點頭:“是呀!據說那是乾隆最愛的幾件瓷器之一。”
轉心瓶在前朝雖然也少,每一件都屬於難得一見的寶物,但也有幾十件的存世量。
大家都知道,轉心瓶是清代創燒的瓷器,確切地說僅集中在乾隆一朝,數量不多,存世隻有幾十件。
為什麼這麼少,乾隆皇帝不喜歡轉心瓶嗎?當然不是,乾隆非常喜歡轉心瓶,有的甚至成為乾隆皇帝出巡的隨身物件。
然而,由於工藝過於複雜,哪怕是大手大腳慣了的乾隆,也舍不得燒製太多。
眼前的這件,屬於轉心瓶的佼佼者,誰不喜歡呀?
跟2010年拍賣的那件清乾隆粉彩鏤空“吉慶有餘”轉心瓶差不多,要知道,那件可是拍出5.5億天價的存在。
“起拍價8000萬港元……”拍賣師楊慧宣布拍賣開始。
“81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