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近些年來,更是有學者提出,唯有《溪岸圖》是董源的傳世真跡。而其他作品由於缺乏流傳證據,並且在風格上存在差異,均難以判彆真偽。
楚健都還沒說話,沈世傑就一邊觀賞,一邊說道:“陳將軍,坦白說,現在董源的畫跡很難辨真偽,他身上的謎團很多。
討論起他時,大家更傾向於把他作為一個概念,而非單獨的個體,董源是一個隻有在中國繪畫史教科書上才能講清楚的人。”
確實。
不管是北宋的米芾,還是明代的董其昌,包括現在的書畫家,對於董源都有著不同解讀。
在藝術史上能被當作一個概念,為後世廣泛學習和探討的人,必定有其非凡之處。董源也是如此,儘管人們對他幾乎一無所知,但他在水墨山水畫方麵的成就之高,卻是世人公認的。
宋人曾稱讚其水墨有王維遺風,設色則繼承了李思訓的筆法。在董源之前,以荊浩為代表的畫家多描繪北方山水的雄渾大氣,而董源則首先將南方山水的清新秀美表現出來,也因此形成了後世所說的南北派的分野。
沈括在《夢溪筆談》中稱他“用筆草草”,所描繪的景物往往近看沒什麼樣子,遠觀卻能感受到其中悠遠的意境。
著名書法家米芾對他大加讚賞,認為他的山水“平淡天真,意趣高古”,是“近世神品”。
“不過,我看這幅畫有袁樞的收藏印,應該是真品吧!”沈世傑補充。
玩收藏的人對袁樞應該不陌生。
袁樞是明代著名書畫家、收藏家,他的父親是曆經萬曆、泰昌、天啟、崇禎四帝的"四朝元老"、抗金名臣袁可立。
其家中的書畫收藏十分豐富,他擁有大量荊、關、董、巨以及同時代董其昌、王鐸的真跡,同時他也備受董其昌、王鐸等人的推崇。
明代自董其昌後,袁樞成為收藏董源、巨然作品的集大成者,董、巨藏品之富勝過董其昌,惜由於明亡袁樞抑鬱絕食而死,藏品流散。
“小兄弟能看出那是袁樞的收藏印,也不簡單呀!”陳將軍有點意外。
袁樞是明代非常有名的鑒定家,經他手的古字畫,一般不會出錯。
“陳將軍謬讚了,袁樞在古玩界可不是小人物,他的收藏印很多藏家都認識。”沈世傑說道。
袁樞在明代,跟很多書畫大家都有聯係,關係還匪淺。
比如鼎鼎大名的董其昌,董其昌一生最愛的“四源堂”名畫在他離世後,多數都給了袁樞。
袁氏家族收藏以袁樞為中心並達到頂峰,以收藏南唐五代繪畫和宋拓法帖精品為最。
不過,袁氏家族藏品在明亡前夕三年內連續遭受兩次重大浩劫,一次是發生於明崇禎十五年年的睢州“壬午之變”,黃河水灌睢州城一片澤國,王鐸在為袁樞所藏《瀟湘圖》題跋中所稱“葵丘城墮家失”指的就是這次災難。
另外一次則是在袁可立尚書府第“藏書樓”內河南總兵許定國宴殺南明大將高傑的“睢州之變”。
兵變發生後,史可法倉惶下令實力未損的明軍往南京方向全線潰退,黃河天險頓失,睢州城及方圓數十裡遭劫,屠戮最慘,睢州“袁園”內書畫圖籍損毀不可計數,“宅舍悉付灰燼”,史稱“袁園之禍”。
“楚哥,你怎麼看?”沈世傑看向楚健。
喜歡頭號鑒寶師,老板娘絕色傾城請大家收藏:()頭號鑒寶師,老板娘絕色傾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