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似道寫得一手好文章,著有《悅生古跡記》《悅生堂隨抄》《促織經》等。
特彆是《促織經》,前麵楚健就跟人說過,那是一部古代專門研究蟋蟀的專著,分上下兩卷,共餘言。
其篇目有論賦、論形、論色、論勝、論養、論鬥、論病等,全麵介紹了蟋蟀的生活習性和把玩的方法,甚至細寫到怎樣醫治疾病,這在700多年前是很難得看到的昆蟲學專著。
其次,賈似道喜歡收藏藝術珍品,他的藏品大多都是珍品。
《宋史》說“賈似道酷愛寶玩,修建多寶閣,每天去玩賞一次”,賈似道建造多寶閣以專門收藏他搜集的珍品,可見數量不少。
這個人壞是壞,但不可否認,他對於藝術品的流傳、保護起了重要作用。
沈世傑他們看向楚健。
楚健開口道:“這是幅殘畫。”
“殘畫?”
即便是沈世傑,都愣了一下,但他隨即恍然:“難怪我感覺這幅畫有點奇怪,覺得不完整。而且,內容還有點熟悉。”
“熟悉?怎麼說?”高起航連忙問道。
他內心高興,終於發現一幅宋代以前的畫作了。但可惜,美中不足的是,這幅畫竟然是殘畫。
送給將軍的話,也不知道合不合適。
楚健對沈世傑笑道:“你再認真看看。”
沈世傑越看越覺得這畫卷熟悉,一會後,忽然爆粗口:“臥槽!是《清明上河圖》。”
“啊!不可能吧?《清明上河圖》不是在博物館嗎?總不能博物館的是假的吧?”李維瞬間反駁。
高起航笑道:“小李,你還是年輕。博物館的館藏就不可能是假的嗎?我那一堆的字畫,大部分可是來自博物館呀!”
楚健也跟著笑道:“我也沒說博物館的是假的,你知道曆史上有多少幅清明上河圖嗎?這種名畫,各朝各代都有名家臨摹,價值雖比不上原作,但不能說它們沒有價值。”
已經損毀的不算,僅僅是傳世的《清明上河圖》,就有四五十幅那麼多,年代從宋朝到民國的都有,可謂是泛濫成災。
即便是宋代的,都不止一兩幅。
《清明上河圖》剛創作出來的時候,引起不小的震動,在五米多長的畫卷裡,共繪製了數量龐大的各色人物,牛、騾、驢等牲畜,車、轎、大小船隻,房屋、橋梁、城樓等各有特色。
它生動地描繪了北宋汴京的城市麵貌和當時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是北宋時期都城東京當年繁榮的見證,也是北宋城市經濟情況的寫照。
“這麼多?”李維瞪大眼睛。
楚健頷首,跟高起航說道:“雖然還搞不清楚這是哪位畫家臨摹的,但作為宋代的畫,它的價值很高。”
“你不是說殘畫嗎?沒影響?”高起航問。
“肯定有影響呀!完整的畫有五米多長,這裡隻有一米左右,僅僅五分之一。然而,即便是殘畫,它還是很珍貴,要是送給將軍,那是足夠了。
我也相信,陳將軍肯定會喜歡。”
有了楚健這句話,高起航放心了。
他請楚健給這幅殘缺的《清明上河圖》估價:“楚兄弟,這幅畫值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