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哥,你看。”
楚健瞄了眼,點頭肯定:“是塊極佳的青田石。”
青田石可是中國四大印石之一。
四大印石,包括壽山石、青田石、雞血石,以及巴林石。
其中,青田石質地溫潤,色彩斑斕、花紋奇特,硬度適中,是中國篆刻藝術應用最早、應用最廣泛的印材之一。
早在六朝時期,青田石就被開發利用,那時已有用青田石雕刻的小石豬,作墓葬品用。
唐代高度發達的文化藝術熏陶了青田石雕的技藝,到五代吳越時期青田石雕技藝已達到一定的水平,從製作簡樸的實用品,發展到能雕刻寫實、生動、精細的圓雕宗教藝術品了。
到了宋代,才逐漸用作印石,至明代青田凍石很快風行印壇,此時石質印材已逐步代替金、玉、銅、牙等而占絕對優勢。
“六相非常不錯。”楚健又加上一句。
青田石所謂的“六相”,是指純、淨、正、鮮、透,以及靈。
“純”是指青田石的石質分子結構細密,具有溫潤之感。
“淨”是指無雜質,具有清靜之感。
“正”則是不邪氣,具有正雅之感。
……
最後的“靈”是指有生命,氣脈內蘊,光彩四射之感。
此外,青田石的名品有燈光凍、魚腦凍、醬油凍、封門青、不景凍、薄荷凍、田墨、田白等。
行業內,大家以“封門”為上品,微透明而談青略帶黃者稱封門青。
另外,晶瑩如玉,照之璨如燈輝,半透明者稱燈光凍。色如幽蘭,明潤純淨,通靈微透者稱蘭花青。
這三個青田石的名品,無疑是青田石最有價值的。
沈世傑得到的這枚印章,其材質便是青田石中的封門青。
由於封門青的礦脈細,且扭盤曲折,遊延於嚴石之中,量之奇少,色之高雅,質之溫潤,性之“中庸”,是所有印石中最宜受刀之石,大為篆刻家所喜愛。
這種印石雖然叫青田石,但實際上不止“青色”。
它有黃、白、青、綠、黑、灰等多種顏色,但與壽山石強調色彩的濃鬱相比,更偏重清淡、雅逸。
再細看那枚印章,就會發現它的風格仿漢人玉印式,全印篆法以直線和斜線搭配,刀法以衝刀為主,局部輔以切刀,線條勁秀挺拔,趣味雄闊雅健。
邊款署“何震製”三字,楷法高古。
“何震的作品,少見呀!”
李維:“那華人不是姓李嗎?”
沈世傑笑罵道:“何震是雕刻這枚印章的製作者,並非擁有者。”
他還表示,何震是印壇的一大人物。
與文彭為師友之交,曾與之合作數十方,文書篆,何鐫刻。宗法秦漢印,突破時俗藩籬,以剛銳出之,一時稱雄印壇。
其印款首創以單刀法,峻健挺拔,彆開生麵,皖派篆刻創始人。
曾經有人說,假如文彭是叩開篆刻藝術山門的使者,何震則是第一個登上了這藝術的殿堂。
後人將他與文彭並稱為“文何”,充分肯定了他們作為篆刻藝術創始人的地位和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