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岩島血硨磲堪稱極品中的佼佼者,其大貝的內殼邊緣呈現殷虹如血的鮮豔紅色,而中間則是玉化質地的潔白無瑕。
它僅產於黃岩島,且產量相較於前一種橙邊貝更為稀少。一對黃岩島血硨磲殼甚至可以賣到六七位數的高價,令人歎為觀止。
“就你那塊小雕件,價值十來萬人民幣。”沈世傑估價道。
李維用手擦了擦,嘿笑道:“楚哥,謝啦!”
隨即,他掏出二十萬緬幣給這家人,也不管他們同意不同意、滿意不滿意。
事實上,能得到二十萬緬幣,已經超出這家人的意料。原本他們以為這是一幫土匪,但人家拿東西會給錢,雖然錢不多。
還不到七百塊錢。
而且有點強買強賣的意思,根本不用和物主商量。這種交易方式,沈世傑愛上了。
他也從那堆東西中翻出一件小玩意,看上去像是陶器,實則是紫砂器,一隻巴掌大的金蟬。
“這又是啥?”
“茶寵,你肯定見過類似的,茶幾上的那個擺件,有人經常用茶水澆它。”沈世傑解釋。
茶寵的興起與茶文化的發展是分不開的。從傳統的象征吉祥寓意的茶寵,到紫砂茶寵,再到造型各異的澄泥燒製的陶質可愛時尚茶寵,都與茶道的盛行息息相關。
沈世傑還告訴李維,茶寵市場上最為流行的寓意茶寵多為金蟾、貔貅、辟邪小動物等寓意較好的擺件。
其中,金蟾是金錢的諧音,口中含錢的金蟾,嘴巴上的銅錢是可以轉動的,你用手去轉錢,諧音就是“賺錢”;貔貅,是傳說中龍的第九子,俗稱隻進不出,口大為招財進寶。
“這應該是明代的。”沈世傑笑道。
“明代就有茶寵了嗎?”
“那你就有所不知了,茶寵最早能追溯到唐宋時期。彼時茶文化興盛,茶寵雖記載稀少,卻悄然誕生。”
宋代,文從文化興起,飲茶風尚大興,茶寵雛形漸顯。賣茶人將陸羽形象置於煬突,祀為茶神,甚至以“陸鴻漸”為名製作小瓷人送予客商。
明朝,隨著紫砂壺興起,紫砂茶寵也備受推崇,陳仲美製作的紫砂雕塑豐富了茶寵的藝術內涵。明清以後,茶寵愈出愈奇,成為近現代茶人案供把玩的文玩雅器。
可以說,茶寵已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沈世傑也留下二十萬緬幣。
“走吧!其他東西沒什麼看頭。”楚健說道。
聽楚健這麼說,他們一行人跟著走出這戶人家。
這家人麵麵相覷,竟然還賺了四十萬緬幣。
沒錯!在他們看來,就是賺了四十萬,那兩件小東西,他們從來沒有重視過,平時甚至都忽視掉。
要不是這次翻出來,都不知道家裡有那玩意。
這不是掙到是什麼?
楚健他們走向下一家,門口有條狗朝他們吠了幾聲,被何大柱一棍子敲昏。
喜歡頭號鑒寶師,老板娘絕色傾城請大家收藏:()頭號鑒寶師,老板娘絕色傾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