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這種事?”
“少見多怪,自己有空去了解、了解便知道。比如西方的一些燈具,玻璃杯、玻璃瓶等,超百萬的不在少數。”沈世傑跟他說。
比如tiffany的粉紅蓮花台燈,就拍出過兩百八十萬美元的高價。
那是一座台燈,製作於1906年,純手工打造,由2000個獨立組合的玻璃片構成,所有玻璃片都是手工切割,再用銅箔技術串接在一起。
“所以,這真是玻璃?”
“錯!是琉璃,我們中國的藝術品。”沈世傑搖頭。
這便是傳說中的琉璃?李維上下打量著那塊“玻璃板”。
他當然聽說過琉璃,西遊記中,沙僧不就是因為打碎了天庭的一盞琉璃而被貶入人間的嗎?
從這也能反映出琉璃在古代的珍貴。
“感覺沒有玻璃透明,表麵還有一層金屬鎏光。對了,這玩意是乾什麼用的?”李維問題多多。
沒辦法!他這方麵的知識儲備實屬為零。
“琉璃和玻璃的製造工藝都不一樣,肯定會有所區彆。這麼說吧!每一件琉璃一出爐就是獨一無二的藝術品,這是玻璃沒法比的。
至於它是乾什麼用的,我也不太懂。”沈世傑將難題交給楚健。
眾所周知,玻璃是沙子燒出來的。而琉璃是采用“琉璃石”加入“琉璃母”燒製而成。
相傳,琉璃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是當時的陰陽家搞出來的。
他們嘗試用提純後的金屬鉛去燒煉,這種方法煉製出的琉璃由於原料中不再含有鉛礦中附有的眾多雜質,因而更加光潔晶瑩,更像玉石,而且熔煉溫度也有所降低。
古法琉璃的製作工藝相當複雜,火裡來、水裡去,要幾十道工序才能完成,古法琉璃的精品製作,相當費時,有的光製作過程就要十幾二十天,而且主要依靠手工製作。
當中的各個環節的把握相當困難,其火候把握之難更可以說是一半靠技藝一半憑運氣。
更關鍵的是,古法琉璃不可回收,不象金銀製品,也就是說一旦出現一點點問題,十數天、幾十道工序,多少人的努力就立刻付諸東流,所以世上沒有兩款一模一樣的琉璃。
提到琉璃,就必須警惕水琉璃了。
“水琉璃”其實就是“仿琉璃”製品,而不是真正的琉璃。
一般的水琉璃都是以透明樹脂膠加顏料澆製而成的樹脂製品,其特點是成本低、技術含量低、工藝簡單、易於批量生產。
那玩意等同於塑料,遠遠輕於真正的琉璃,商家常將水琉璃與大量的金屬附件組合在一起,以其在重量上造成混淆,更有一些不良商家為蒙騙消費者,常在水琉璃製品底部,暗藏鉛塊等重物,以造成“真琉璃”的假象。
楚健又從那堆東西中找到一個老舊的匣子,遞過去:“看看,那塊琉璃是不是鑲嵌到這上麵的。”
沈世傑等人一看,將那塊琉璃對比一下,果真發現剛剛好可以鑲嵌到匣子上方的凹陷處。
“這盒子真不錯。”
“我國古代的箱匣,向來不差。其精致程度令人歎為觀止,以至於現代中式禮盒設計仍深受其影響,從中汲取靈感。”
箱,作為一種方形器具,在古代主要用於收藏衣物。而匣,則通常呈方形,用於盛裝各種物品,其中大的被稱為箱,小的則被稱為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