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話一出,李維等人不解。
“搞錯什麼了?”
楚健指著那插屏說:“這並不是竹子做的。”
啊?
李維十分吃驚,趕緊拿起來檢查,但感覺沒錯,是竹子呀!這手感應該沒錯的。
何大柱跟李維一樣的反應。
沈世傑到底是比較專業的人,聽楚健這麼說,他好像想到了什麼,詢問:“難道是竹簧工藝?”
“竹簧工藝又是什麼?”李維現在有點亂。
楚健解釋道:“它是木質的,看上去像竹子,是因為采用了竹簧工藝,也叫貼簧,反簧等,取竹筒內壁黃色表層將其翻轉過來,經煮壓、粘貼到木製胎骨上使之成器。”
貼簧器以木為胎,因為木胎可隨意造型,故能突破竹材為圓筒形的限製,可以製成各種形狀的器物,因此能夠增加其實用價值。
不過竹簧都較薄因此隻能進行淺刻,一般民間的貼黃器,造型雕飾都比較簡單;但清宮所藏卻是精工華美,遠非民間者可比。
玩收藏的人應該了解,竹簧器物有民間和宮廷之分。
民間的竹簧器更加注重實用性,因此造型較為單一,雕刻的紋飾也相對簡單。
而宮廷貼黃器則做工十分精美,且由於這種竹簧器頗受乾隆皇帝的喜愛,技法不僅花樣繁出還與鑲嵌工藝相結合,可謂是將竹簧工藝發展到了巔峰階段。
“就像這件插屏,在雕刻上,竹簧器多在很薄的竹簧表麵進行雕刻,故以陰紋淺刻為主,亦有施以薄雕的。
技法借鑒國畫白描等手法,運用傳統的單線陰刻技法,靈活地表現人物、花鳥、山水、書法等,使成品精細如走絲,粗獷似劈斧,疏密有致,剛柔並濟。
如此,既有中國畫傳統的白描,又有篆刻古樸蒼勁的金石刻風味。
很可惜,這件插屏保存得不好,價值大打折扣,最多就十來萬。”楚健點評道。
大打折扣,還值十來萬?李維都不知道說什麼好。
“它還有個座架的,找找看。”沈世傑提醒。
不一會,插屏的座架被找到。
真是服了,能拆的都被拆成幾部分。
然而,何大柱也不好發作,畢竟前麵李維都付錢了。他要是斤斤計較,顯得他小氣巴拉。於是,他也拿出來四十萬緬幣。
不過,最後還是瞪了一眼雜貨鋪老板。
就你心眼子多。
“其他東西就算了。”楚健說道。
實際上,還有個東西算是老物件,但價值不高,三五千元的樣子,他都懶得撿。相信就連李維都可能看不上,所以就給忽視了。
“那走吧!”
他們剛走出門口,就有人迎上來,諂媚道:“老板,去我家,我家好多。”
喜歡頭號鑒寶師,老板娘絕色傾城請大家收藏:()頭號鑒寶師,老板娘絕色傾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