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世傑最後看向楚健,等待楚健的結論。
楚健開口道:“碑是假的,旁邊的拓片是真的。”
嗯?
沈世傑一聽,連忙靠近觀察旁邊的拓片。
“拓片就是那張紙嗎?”李富貴問道。
他是真不懂這些。
楚健點頭:“嗯!是將碑文石刻、青銅器等文物的形狀及其上麵的文字、圖案拓下來的紙片。”
它是我國一項古老的傳統技藝,是使用宣紙和墨汁,將碑文、器皿上的文字或圖案,清晰地拷貝出來的一種技能。
廣義的拓片就是將宣紙蒙在器物表麵用墨拓印來記錄花紋和文字,數量、內容之豐富可謂包羅萬象,如甲骨青銅、碑刻墓誌、摩崖造像、錢幣畫像等。
狹義的拓片主要指碑拓。
許多已散失毀壞的碑刻,因有拓片傳世,才能感受原碑刻的內容及風采。
“石碑都是假的,拓印下來的拓片應該也不真吧?”高起航提出質疑。
這其實也是沈世傑心中的質疑,但礙於對楚哥的信任,他還是認真觀察起來。
然後,他驚奇地發現,拓片的年代比石碑還要久遠。
楚健笑道:“萬一那石碑是根據拓片仿製的呢?”
此話一出,猶如大鐘在沈世傑的腦中敲醒。他一拍腦袋,是啊!也不是沒有這種可能。所以,拓片可能是真的,但石碑是假的。
如此一來,合理了。
難怪,石碑上的碑文看著刻意,仿得有點不儘人意。而拓片上的文字卻很自然,點畫爽利挺秀,骨力遒勁,結體嚴緊。
“從上麵拓印下來的紙張也值錢嗎?”
如果這都值錢,那豈不是可以不斷拓印?搞個一萬幾千張,跟複印沒啥區彆,發財了。
高起航想到了古字畫:“是不是跟古字畫一樣。”
“有點類似,拓片的珍貴程度,取決於碑帖拓片屬於祖本、孤本、珍本、善本,一旦流傳有序,自然喜歡者眾。
物以稀為貴!這放在任何藝術品上都適用。”楚健說道。
此外,載曆史典故或與曆史事件有關的碑帖極具收藏價值,例如《大唐中興頌》。
以及拓片的年代。
比如宋拓流傳至今數量十分稀少,自然珍貴。尤其是原碑已損毀,拓片存世很少且不可再生,價值也會較高。
跟古字畫差不多,如果有名人題跋,不僅對拓本真偽的判定確有幫助,對拓本的價值提升也有幫助。
像《漢萊子侯刻石》初拓本拍出2070萬元的原因,主要在於上麵的題跋。
題跋內容往往是對碑拓的考證,題跋者不乏曆代學問大家,本身的墨寶也很珍貴,因此題跋會給原拓片增添書法藝術價值和史料價值。
“楚哥,你看這拓片上還有題跋,隻是不知這個趙明誠是誰。”沈世傑驚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