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楚健給了個估價,八十萬到九十萬之間。
也不低了。
最後,還有些銅錢、銀元。銅錢不值錢,差一點的幾十塊錢一枚,好點的幾百塊一枚。
提到銀元,可能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民國的大洋,什麼袁大頭之類。確實,民國時期的銀元種類是最多的,各種軍閥銀元。
但銀元不是民國的特產,早在明代萬曆時期,銀元就流入中國了。
當然了,那時候的銀元並不是我們自己鑄造的,而是外國流進來的。
我國真正開始鑄造銀元,是清光緒時期。
清朝至民國,二百餘種銀元流轉市井,盤龍紋飾與英文字符交織,袁、孫等人物肖像銘刻時代風雲,每一枚都承載著政權更迭與社會變遷的厚重記憶。
同時,還有近百種外國銀元流入我國。
“這銀元好像不是我們國家的吧?”嚴輝問道。
他都看過了,這些銀元有外國文字,上麵的圖案,也是西方風格的。所以,他猜測這東西是外國的。
楚健點頭:“嗯!這是雙柱本洋,西班牙的銀元,也被稱為本洋。”
清代黃芝筆記中提及其彆名,如藩麵錢,因其有人像;佛頭錢,因國王假發似佛祖螺髻。
在明清時期,這是流入中國最多的銀元之一。
銀幣正麵多鑄國王頭像或十字盾徽,背麵為雙柱環繞地球或盾徽圖案,故稱“雙柱洋”。
西班牙在對華貿易中支付的銀圓首先從粵、閩、蘇、浙、皖、冀等省而不斷擴大到全國各地。梧州鄰近廣東,是最早對外的通商口岸,也是廣西最早從外國流入銀元的地區。
“這種銀元的存世量極大,所以不怎麼值錢,從數百元至千元不等,特殊形製除外。”楚健跟他說。
此類銀元在中國廣泛流通,作為通用貨幣,存世量較大,故高價難覓。
說著,楚健也拿起一枚不一樣的,銀元的正麵是一展翅雄鷹,嘴叼長蛇,單腿立在仙人掌上,邊緣上方書西班牙文“repuexikana”。
錢幣的背麵中央為一頂自由軟帽。帽簷書有西班牙文“ibertad”字樣。帽周圍放射長短不一的光柱,圖案象征著力量、忠誠、和平和自由。
“這枚是墨西哥銀元,也叫鷹洋,是當時在中國最泛濫的一種外國銀元之一。”
嚴輝雖然讀書不多,但聽到墨西哥的錢幣在清朝廣泛流通,還是很吃驚,也很不解。那時候,墨西哥這麼牛逼嗎?
要知道,貨幣是殖民手段之一。
一種貨幣越是在其他國家廣泛流通,說明它的影響力越大,國力越強,就像現在的美元。
“墨西哥的錢幣,在清朝大量流通?那時候的墨西哥,就頻繁和中國做生意了?他們有那麼強嗎?”嚴輝問道。
要說是美國的銀元,他無話可說。
但墨西哥……
現在墨西哥窮得快飯都吃不上了。
“那隻能說滿清很垃圾,尤其是乾隆死後,一代不如一代,隻要是個國家,都能踩一腳。當然了,墨西哥的貨幣能在大清流通,主要還是因為當時墨西哥獨立,繼承了很多西班牙的產業,其中就包括鑄幣業。”沈世傑吐槽道。
壓片戰爭後,大清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英美等帝國主義國家趁機在我國設立銀行,利用發行紙幣、銀元等方式對我國的進行經濟侵略,墨西哥也不例外。
在晚清民國年間,外國銀元輸入中國,比較常見的就有:西班牙的“本洋”、墨西哥的“鷹洋”、英國的“站人洋”、小日子的“龍洋”,以及美國的貿易銀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