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分配!
李嘉誠推己及人,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親吾親以及人之親,痛吾痛以及人之痛”,關懷社會的教育文化、醫療衛生、社會慈善福利事業。
在香港,他深深知道有兩種人很值得尊敬關心和鼓勵。一種是教師,他們在做著“傳道、授業、解惑”的工作,一般來說,教師的生活都比較辛勤和清淡。更由於李嘉誠的父親做過教師,深知當老師的甘苦。所以,他特彆尊敬老師,也特彆重視和關心教育事業;他也深知當警察的甘苦,因為他們是維護社會治安的。他們忠於職守,出生入死,辛勤工作,廉潔奉公,香港社會的繁榮發展與安定,有他們一份不可磨滅的功勞。他們也很值得尊敬關心和愛護。李嘉誠從1977年開始,先後給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大學孫中山基金會、香港大學“學生交換計劃”、香港中文大學的“三年碩士課題”、“夏鼎基爵士基金”、香港語言運動、法國國際學校、新華社香港分社教育基金以及明愛中心、聖士提中學、聖保羅男女學校、東華三院李嘉誠中學、香港外展訓練學校、迦密中學、三育小學、勞工子弟學校、姬爵士獎學金以及警察子弟教育基金、警察教育福利基金等21個專項無私捐贈054億港元。
李嘉誠對香港的社會福利和文化藝術事業也十分關心和熱心,多有捐贈。
李嘉誠先生還捐資助建香港的佛教堂、基督教堂、天主教堂等等。
從1977年以來,李嘉誠每年都以“匿名”方式,用一億元港幣,幫助香港和大陸發展醫療教育事業,而從不揚名。
李嘉誠先生愛國愛鄉,出巨資為人民造房、辦學、建醫院,修複名勝古跡,人皆感之。
李嘉誠,不僅造福於香港社會,就是對於國家,也多有貢獻。綜觀以上所述,僅據有所記載留存的,李嘉誠在香港對教育、醫療、文化藝術及社會福利等的捐贈已逾數億港元。對祖國內地的各項捐贈則以10億港元計。
李嘉誠一貫把“辦公益事業乃是我分內之天職”“一輩子做對中國人民有益的事,乃是我的基本宿願”,“作為一名炎黃子孫,能為後世留下一點功業,今生無悔,這個辛苦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