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彆李時珍,李青火速前往西安府……
早在一個多月前,朝廷的賑災政策就開始執行了,都是就近調的糧,這會兒就算沒徹底落實,至少也能勻出不少糧食。
西安府距離華縣並不遠,不過兩百裡的路程,趕一趕時間,不至於讓城中百姓斷了糧……
再者,知縣的十五日期限,是相當保守的數字。
按照他的賑災力度,二十五日都能堅持到。
…
西安府。
相距華縣不過兩百裡,災情卻比華縣輕了太多太多,地震不是整片震,而是連著一條線在震。
那邊慘絕人寰的一幕,並未在這裡發生,雖然房倒屋塌的情況也隨處可見,卻沒看到大地吃人的現象。
這讓李青稍稍好受些。
來到知州府衙,發現朝廷賑災的官員已經到了,見到李青這個煞星來,不由得心下一凜。
西安知州不知李青,還擺了下官架子,京師來的禦史、員外郎,卻是不敢怠慢分毫,獻媚的同時,不忘為自己表功……
大略了解了下這邊的情況,李青道出來意:
“華縣處於地震中心,情勢最為危急,時下糧食已經告急,最多還能撐五日,速速派人去支援糧食,晚了,餓死了人,城中大亂,你們罪過可就大了。”
“五日……”
西安知州知道了李青的來曆,不敢再自持,乾巴巴道,“侯爺,五日怕是……難啊!”
“這裡有錢有糧,還有衛所,不過兩百裡路……想想辦法還是能克服的。”李青直接扣帽子,“華縣在西安府轄下,你轄下的城縣遭災如此嚴重,地震到現在,你可有援助過?”
“這個……”
西安知州乾巴巴道,“永青侯爺,之前朝廷的賑災政策還沒落實到這裡,下官……隻能保大舍小,也是有苦衷的啊!”
“現在還有嗎?”
“下官……沒有了!”
“沒有就好。”李青看向京師來的禦史、員外郎,道,“本侯的脾氣你們是知道的,賑不好災會有什麼後果……總清楚吧?”
“清楚,清楚。”二人連連點頭。
李青微微頷首,問:“衛所那邊可有廠衛?”
“有的,我們一起來的。”工部員外郎連忙道,“下官可為永青侯帶路。”
“不用了,把喝茶的時間用在賑災上,才是正經。”李青籲了口氣道,“我之後回來檢查,若發現你們再這般鬆弛,可彆怪我心狠手辣。”
“下官沒有……”
“嗯?”
“下官定儘心竭力,不敢懈怠分毫。”二人不敢再辯解,生怕這煞星暴起傷人。
李青不再多言,扭身便走。
西安知府好奇問道:“兩位欽差大人,永青侯怎地這般年輕?莫不是,永青侯李信之後隔代世襲?”
“嗬嗬……這就說來話長了。”工部員外郎捋了捋胡須,正欲顯擺一把,卻聽遠遠傳來一道聲音。
“說來話長就彆說了,好好做事才是正經,當心禍從口出!”
工部員外郎一滯,忙止住話頭,轉而道:“乾活乾活,賑災賑災……”
…
地方上的官員,知道李青秘密的並不多,也就南直隸知道的多些,不過,李青有玉牌在身,又有京師的廠衛‘鑒定’,指使衛所積極往華縣輸送糧食,還是可以的。
做了雙保險之後,李青便又去了下一個受災嚴重的城縣……
距地震發生,已三月有餘,朝廷第一批的賑災錢糧,也陸續到了地震不太嚴重的地方,如此一來,就可以通過就近補給的方式,從先收到賑濟糧的地方搞糧食。
當然了,不隻李青一個人這麼想、這麼做,朝廷賑災之初,就是這麼規劃的,也有相關的明文規定。
執行起來並不難,隻是地方官缺乏安全感,在沒保證好自己足食的情況下,不肯輕易去賑濟彆的地方……
基於此,李青隻能暴力施壓。
好在朝廷第一批下派的官員都已就位,好在幾處受災城縣的知縣老爺,也是華縣知縣那一款,個個秉承著‘死道友,不死貧道’的理念,反而讓秩序得以存續,沒有陷入徹底混亂。
在李青接二連三的插手下,秩序開始重新朝著穩中向好的方向發展……
~
京師,大街小巷,張貼著大大小小的功德榜。
大小官員,富紳商賈……個個榜上有名。
同時,商會成員也接收到了八百裡加急的傳喚,在廠衛的保護下,火速趕赴京師……
朱厚熜公平公正,連李家都沒放過。
不過大半個月的功夫,就將商會的所有成員,一整個聚攏到了朝廷。
不過,也不是所有大富都有資格見到皇帝的,大多都是內閣三學士、六部六尚書接待,負責做思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