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集絕代女皇
屠刀舉起,勢難歸鞘。
武則天既迫李元嘉、李靈夔、李撰自殺,複流放李元軌於黔州,途中亦死。又殺江都王李緒,後又誅殺親黨數百家。
由是宗室諸王相繼誅死,子孫所幼者皆都流放嶺南邊遠之地。
殿中監裴承先乃是故相裴寂之孫,因坐罪與琅邪王通謀,亦被處死,誅戮於市。
又有左肅政大夫、同平章事騫味道,素不禮敬殿中侍禦史周矩,屢言其不能了事,甚為輕視。適逢有密告騫味道勾結諸王謀反者,武則天敕命周矩鞠按其罪。
周矩便戲謂騫味道曰:公常責周矩不能了事,今日便為公了之。
騫味道大駭,暗自悲籲:風水輪轉,不料今日竟落在此賊手中!
乃與其子騫辭玉皆都伏誅。
其後不久,又殺辰州彆駕汝南王李煒、連州彆駕鄱陽公李諲等宗室十二人,儘徙其家屬於邊州。又殺李諲嶽父天官侍郎藍田鄧玄挺,謂曰知反不告,故予同誅。
明堂既成,僧懷義以功拜為左威衛大將軍、梁國公。
垂拱五年,正月初一日,乙卯朔。
武則天大饗合祭於萬象神宮,己服袞冕,腰插大圭,手執鎮圭以為初獻,皇帝為亞獻,太子為終獻。先詣昊天上帝,次高祖、太宗、高宗,再次魏國先王,再次五方帝座。
獻饗已畢,太後升禦則天門,宣布大赦天下,改元為永昌。
丁巳日,太後駕禦明堂,接受群臣朝賀。來日布政於明堂,頒九條政令以訓誨百官;複次日再禦明堂,大饗群臣,賜宴文武。
二月丁酉,追尊先父魏忠孝王武士彠為周忠孝太皇,先妣楊氏曰忠孝太後;以文水先陵曰章德陵,鹹陽陵曰明義陵,又設置崇先府官員。戊戌日,追尊先祖魯公曰太原靖王,北平王曰趙肅恭王,金城王曰魏義康王,太原王曰周安成王。
時有浪穹州蠻酋傍時昔等,共計二十五個部落,先前依附吐蕃,至是來降唐朝;武則天便以傍時昔為浪穹州刺史,並令統率其眾。
畫外音:自七世紀初至中葉五十年間,有烏蠻族不斷移入洱海地區,形成六個烏蠻政權,即是所謂“六詔”:蒙巂詔、越析詔、浪穹詔、邆賧詔、施浪詔、蒙舍詔,浪穹詔乃為其中之一。傍時昔既受唐朝刺史之封,便為此後“南詔”形成奠基張本。
五月十八日己巳,武則天以僧懷義為新平軍大總管,率二十萬大軍北討突厥。臨行時叮囑,不必真打實戰,隻要能生還長安,但可敘戰功,以塞朝中群臣之口。
懷義心領神會,便引二十萬之眾西行數千裡之遙,便似公費旅遊。行至紫河,幸而不見胡虜,便就單於台上勒馬寫生,刻石紀功而還。
武則天親率眾臣接至玄武門外,懷義由此更加驕橫。
諸王當時起兵反武,此後皆遭清算。
貝州刺史紀王李慎不預其謀,亦被連坐係獄,檻車徙流巴州,更姓虺氏,行及蒲州而卒。生有八男,以徐州刺史東平王李續為長,其後相繼被誅,家屬皆被流徙嶺南。
更有一女,乃為東光縣主楚媛,下嫁司議郎裴仲將,夫妻間相敬如賓。及聞父親李慎凶信突至,李楚媛號慟終日,嘔血數升;守喪期滿,不禦膏沐者將近二十年。
徐敬業敗亡之後,其弟徐敬真被流配繡州,此後尋機逃歸,將要投奔突厥。經過洛陽,洛州司馬弓嗣業、洛陽令張嗣明資助路費遣之。
未料徐敬真逃至定州,便為關吏所獲,供出弓嗣業、張嗣明二人為助。
弓嗣業聞說徐敬真被獲,知道不能免難,於是自縊而死。張嗣明與徐敬真入獄,便多攀引海內知識故舊,胡雲彼等皆有異圖,希圖能夠免死。
於是朝野之士,為其二人所連引坐死者甚眾。
張嗣明又誣攀內史張光輔,說其征討豫州之日,曾私論圖讖、夜觀天文,陰懷兩端。於是張光輔與徐敬真、張嗣明一同被誅,籍沒家產,家屬流放嶺南。
當初張光輔誣告狄仁傑對朝廷不遜,至今己為他人所誣,果報恁快!
張嗣明臨死,又胡言攀扯,說秋官尚書張楚金、陝州刺史郭正一、鳳閣侍郎元萬頃、洛陽令魏元忠皆與徐敬業通謀。
武則天也不細問,即命將四人處死。臨刑之際,忽又派鳳閣舍人王隱客馳騎傳聲赦免,改為配流嶺南。
赦免之聲方達於市,當刑者皆都喜躍歡呼,宛轉舞蹈不已;惟有魏元忠安坐自如,一動不動。監斬之吏以為其耳背,沒有聽清赦令,便提醒使其起身。
魏元忠道:其聲雖聞,使節未至,虛實未知。
俄而王隱客馳至,口稱赦旨,監官又使起身。
魏元忠曰:且俟宣敕已畢,上有我名,再起不遲。
既宣敕旨,見果有己名,乃徐徐起身,舞蹈再拜,竟無憂喜之色。是日本來陰雲四塞,既釋張楚金等人,天氣立轉晴霽。
又有彭州長史劉易從,亦為徐敬真攀咬牽引,武則天詔命就州中擒而誅之;閏九月,又殺夏官侍郎崔詧。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複說納言宰相魏玄同,亦被卷入此番清算濫殺,不能幸免。論其緣由,卻隻因多年前多說一句善意之言,便招來此番殺身之禍。
便在高宗之世,周興曾以河陽令被天子召見;高宗欲加擢用,有人進言以為周興並非清流,由此而罷。周興尚且不知,數日之內皆於朝堂俟命。
諸相皆都無言,魏玄同不忍其苦等,便告謂道:周明府可離去矣。
周興便以為是魏玄同沮已擢升,因而銜恨在心。魏玄同素與裴炎相善,時人以其終始不渝,謂之耐久朋。
周興如今得勢,猶記當年之事,遂就此誣告魏玄同,說其曾對人言:太後老矣,不若奉嗣君為耐久。
太後聞而勃然大怒,遂命將魏玄同賜死於家。
監刑禦史房濟知其含冤,便私謂道:丈人何不告密,冀得召見,可以自直!
魏玄同歎道:人殺鬼殺,亦複何殊,我豈能作告密人邪!
乃從容就死。似周興此等小人之心,不可深懼之乎!
周興既諂害魏玄同之後,複又誣告右武衛大將軍、燕國公黑齒常之謀反,於是詔命徵回朝中下獄。冬十月戊午,黑齒常之憤恨不勝,自縊而死。
黑齒常之待下寬厚,極得眾將擁戴。及聞其死,皆哀其冤。
其後未久,複因禦史酷吏告密,武則天命殺宗室鄂州刺史嗣鄭王李希言等六人。複有嗣滕王李琦等六人僅得免死,流放嶺南。
繼而提拔春官尚書範履冰、鳳閣侍郎刑文偉,並為同平章事,入閣參政。
己卯日,武則天為提高武氏地位,詔命高祖太穆神皇後、太宗文德聖皇後宜配皇地祗,使生母先妣周忠孝太後隨從配享。
右衛胄曹參軍陳子昂上疏,奏請寬典緩刑,以施仁政,並以天象示警為例;又請詳審係獄之囚,自詰其罪,若有濫罪者當嚴懲獄吏,使天下鹹服。
武則天覽奏,皆都置之不理,且暗示酷吏,就此羅織陳子昂罪名。
九月三日,侍禦史傅遊藝揣摸太後之意,率關中百姓九百人詣闕上表,請改國號為周,並賜皇帝武姓。武則天佯為不許,但立即擢升傅遊藝為給事中。
百官便即明白其中奧妙,遂組織帝室宗戚、百姓、四夷酋長、沙門道士六萬多人,再次聯名上表奉請;睿宗皇帝李旦亦上表請改李唐宗室為武姓,武則這才準奏。
九月九日,武則天宣布改唐為周,自稱大周天子,改元天授。
十二日,受尊號為聖神皇帝,以睿宗皇帝李旦為皇嗣,賜姓武,原皇太子改稱皇孫。
十三日丙戌,立武氏七廟於神都,追尊文王曰始祖文皇帝,妣姒氏曰文定皇後,平王少子曰睿祖康皇帝,妣薑氏曰康惠皇後;太原靖王曰嚴祖成皇帝,妣曰成莊皇後;趙肅恭王曰肅祖章敬皇帝,魏義康王曰烈祖昭安皇帝,周安成王曰顯祖文穆皇帝,忠孝太皇曰太祖孝明高皇帝,妣皆如考諡,稱皇後。
立武承嗣為魏王,武三思為梁王,武攸寧為建昌王,武士彠兄孫攸歸、重規、載德、攸暨、懿宗、嗣宗、攸宜、攸望、攸緒、攸止皆為郡王,諸姑姊皆為長公主。
詔令天下武氏,悉免課役。
十一月庚辰朔,太後享祭萬象神宮,宣布大赦天下;始用周正曆,改永昌元年十一月為載初元年正月,以十二月為臘月,夏正月為一月。以周、漢之後為二王後,舜、禹、成湯之後為三恪,周、隋之嗣同於列國。
時有鳳閣侍郎宗秦客,乃武則天從父姊之子。自稱夢與上古女神有交,為其裙下之臣。女神名為“曌”,乃日月當空,普照天下之意。今將此字敬獻聖神皇帝,謂可與上古女神同在,萬壽無疆。
武則天大喜,於是自名武曌。又改天、地、日、月、星、君、臣、載、初、年、正、照,共十二字,所謂則天文字。命頒行天下使用,並擢升宗秦客為檢校內史。
宗秦客由此得意忘形,不久後便因貪贓被人告發,因而獲罪,連降十八等,被貶為遵化縣尉;弟宗楚客、宗晉卿被流放嶺外。一年之後,宗秦客死在流放之地。
十一月乙未,司刑少卿周興奏除李唐宗室親屬之籍,女皇準之。
春一月,武承嗣遷文昌左相,岑長倩遷文昌右相、同鳳閣鸞台三品,武士彠兄孫鳳閣侍郎武攸寧為納言,邢文偉守內史,左肅政大夫、同鳳閣鸞台三品王本立罷為地官尚書。
於是武承嗣及武三思用事,宰相皆都下之。
地官尚書韋方質有疾,女皇命武承嗣、武三思過府探視。
韋方質據床不為禮,並道:死生有命,大丈夫安能曲事近戚,以求苟免乎!
尋為周興構陷,命流放儋州,籍沒其家。
二月辛酉,女皇親自策試貢士於洛城殿,中國科舉史上貢士殿試自此而始。又親自策試舉人,凡九百人,惟郭待封、張九齡五人位居上第,皆令待詔弘文館,隨仗供奉。
丁卯日,地官尚書王本立薨逝。
畫外音:作為大唐宰相,王本立此人甚為奇怪,其任宰相前之經曆幾無記載。《舊唐書》及《新唐書》皆為宰相立傳,獨其闕如,甚至籍貫不詳;在唐朝宰相家譜中,王姓家譜都未將其列入其中。史書第一次提到王立本,是說高宗調露元年,其在尚書省任左司郎中。因仗高宗恩寵多行不法,欺壓同僚,遭到侍禦史狄仁傑彈劾。高宗本欲赦免其罪,狄仁傑堅持己見,高宗隻得同意處罰王立本。唐睿宗時,王立本奉旨調查武後親信劉禕之受賄,以及與已許敬宗小妾通奸案,並賜劉禕之自儘。臨死時任地官尚書,稱作宰相、左肅政大夫。《資治通鑒》未載其死因,但《新唐書》稱其是被處決。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三月丁亥,特進、同鳳閣鸞台三品蘇良嗣薨。
當載初元年,蘇良嗣被罷去文昌左相之職,加拜特進,仍授鳳閣鸞台三品。同年三月,宰相韋方質遭到酷吏陷害,因素與蘇良嗣不睦,便加以攀誣。
武則天特意保全蘇良嗣,親為其辯冤,命令當堂獲釋。然而蘇良嗣受此驚嚇,惶恐不已,拜謝時暈倒在殿上,被送回府邸,當日便死於家中,時年八十五歲。
不久之後,蘇良嗣之子蘇踐言被酷吏陷害,流配嶺南,蘇良嗣又被追削官爵。
自武後稱製,大興告密攀誣之風以來,朝野中屢生怪事,層出不窮。
時有醴泉人侯思止,始以賣餅為業,其後為遊擊將軍索元禮家仆,素常詭譎無賴。恒州判司為刺史裴貞杖責,因此懷憤,便唆使侯思止誣告裴貞與舒王李元名謀反。
於是李元名坐廢,流徙和州,其子豫章王李亶被殺,裴貞竟遭滅族。
侯思止因告密有功,被擢為遊擊將軍。當時告密者往往可得五品,侯思止欲求為禦史,武則天便道:卿不識字,豈堪當禦史之任!
侯思止答道:獬豸何嘗識字?但能觸邪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