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集 軍閥混戰_華夏真相集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華夏真相集 > 第十五集 軍閥混戰

第十五集 軍閥混戰(1 / 2)

父子反目,非同陌路。

李克用見掘塹立壘不成,甚以為憂。牙將袁奉韜獻計:如此如彼,則必成功。

李克用依計,遂派人偷進邢州,對李存孝說道:君侯平生所懼者,惟有晉王,餘者碌碌之輩,皆非君侯之敵手也。今晉王親赴前敵,是欲待溝塹築成,留兵圍城,自己退去也。君侯何不令其築好溝塹自去,徒屢次相攻,羈留晉王於此耶?

李存孝被來使一番鬼話所惑,於是任由晉軍築成溝塹。

李克用於是在城外深溝高壘,李存孝坐困孤城,看看糧儘。

又到來春,乃是乾寧元年三月。李存孝登上城樓,哭對城下李克用道:兒蒙義父大恩,位至將相,難道願棄父子情重,而投仇敵哉?此皆李存信誣陷故耳。兒望生見父王一麵,表明心跡,雖死無怨。

李克用聞言甚為感傷,許其來見。李存孝遂出城至營,磕頭請罪,放聲大哭。

李克用本已回心轉意,見其隻是叩送痛哭,竟無辭解釋,不由複又轉怒:非是我提拔,你一個放羊奴才,何至能有今日衣錦腰紫?今窮途末路,尚有何話說?

李存孝哭泣不止,勉強辯解:兒於晉有功而無過,之所以至此,是李存信讒害之故!

李克用嗬斥道:依你此說,是謂我聽信讒言,圖害你耶!則你這些年來所寫給朱全忠、王熔書信,大肆毀謗於我,亦是李存信逼你所為乎?

李存孝從不識字,與朱全忠等書信往來,皆是行軍主薄起草,內中說些甚麼言語,如何記得?故此聽了義父此問,茫然不知所對。

李克用愈怒,於是命將其押回太原,令軍政司諸官議罪。

數日之後,軍政司複奏,謀反大罪坐實,應處以車裂極刑。李克用大為不忍,聞奏四顧帳下,希望諸將為存孝求情,就此順勢免罪。

不料滿營諸將皆妒存孝功高蓋世,武功天下無敵,於是緘口不言,並無一個為其求情。李克用長歎,隻得下令依律車裂存孝,並為此深恨諸將,尤其厭惡李存信。

李存孝既伏法受死,李克用心痛惋惜,十多天不理政事。

其後晉軍兵勢轉弱,而朱全忠漁翁得利,逐漸勢強。

河東之役朝廷聯軍大敗,天子就此更無威勢,便成擺設。唐昭宗不由大為懊惱,恨自己當初不聽良宰之言,複又傷心朝廷禁軍損失殆儘。

為平息李克用之怒,昭宗隻得再次罷免一批當初讚成出兵官員了事。昭宗由此淪為諸侯隨意侮辱對象,尤其李茂貞已封隴西郡王,此時更有不臣之心。

西元八九五年,唐昭宗乾寧二年。李茂貞指使宦官殺死宰相崔紹緯,再次移師長安。

昭宗被迫逃往河東,尋求李克用庇護。不料走到半路,被華州刺史韓建追上,恐嚇昭宗道:陛下車駕若是渡河,臣恐無複還期矣。

遂挾持昭宗,於乾寧三年七月抵達華州,直將堂堂一國之君幽禁,將近三年。

期間皇室宗親覃王李嗣周,延王李戒丕,通王李滋,沂王李禋,彭王李惕,丹王李允,及韶王、陳王、韓王、濟王、睦王等十一人被殺。

乾寧五年。朱全忠趁勢坐大,占據東都洛陽,擁有關東及河南諸州之地。

李茂貞不由大慌,遂複與韓建、李克用建立聯盟,奉昭宗回到長安,宣布改元光化。

皇帝車駕回到長安,宦官與宰官間舊有矛盾複發。中尉劉季述率一眾宦官垂死掙紮,暗中策劃廢黜昭宗,擁立太子。

西元九百年,光化三年,冬十一月。

宦官發動宮變,將昭宗關在少陽院,熔鐵澆鎖,複從牆跟挖洞,遞送每日飯食。宦官們幽閉昭宗,卻又怕李克用、李茂貞興師問罪,便請朱全忠入京主政。

朱全忠豈能放棄藩鎮,陷入宮廷政治之爭?於是隻派部將領兵入京,將參與政變宦官全部暗殺,一個不留,複於光化四年擁立昭宗複位,駕還大明宮。

昭宗由此死中得活,便宣布改元天複,加封朱全忠為梁王。

李茂貞聽說昭宗複位,特意從鳳翔趕到長安,請求加封岐王,跋扈異常。

宰相崔胤想借朱溫力量誅殺宦官,大宦官韓全誨則與李茂貞聯合,請派數千兵馬駐守京城。朱全忠遂應崔胤之請,領兵討伐韓全誨,韓全誨便迫使昭宗再次出逃鳳翔。

朱全忠緊追不舍,率軍將鳳翔城包圍。圍困一年有餘。

城中糧草用儘,兼之從冬到春雨雪交加,城裡每天凍餓而死者達一千人。唐昭宗隻得在行宮中每日自磨豆麥粥為食,生不如死。

宮人每天死者三四人,百姓相食。人肉每斤值百錢,犬肉值五百錢,每日進奉禦膳,就將人肉充當豬肉以進。

直到天複三年正月,李茂貞實在沒法再守,便將韓全誨等二十多名宦官斬殺,函其首級,與昭宗同時交給朱全忠。

皇帝陛下此時便如聽話嬰兒,跟隨梁軍複回長安。

回到長安之後,朱全忠一不作二不休,遂命部將率兵入宮,將宮內數百名所剩宦官皆趕到內侍省,全部予以誅殺。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宦官問題困惑中晚唐百餘年,至此終於被朱全忠一陣快刀解決。

昭宗於是頒詔,命朱全忠為諸道兵馬副元帥,加封為梁王,並賜“回天再造竭忠守正功臣”稱號,禦筆親書《楊柳詞》五首贈之。

朱全忠早有篡位之誌,對此封賞,隻是一笑置之而已。

唐昭宗記不清是幾次離京,幾次還都,反正值得慶賀,於是宣布改元天佑,大赦天下。天佑元年正月,朱全忠為挾天子而令諸侯,表請昭宗遷都洛陽。

昭宗豈敢不從?當即在梁軍衛護下離了長安,向東而行。車駕行至華州,黎民夾道山呼萬歲。昭宗不由潸然淚下,泣謂父老:你等勿呼萬歲,朕不複再為汝主矣!

果然駕至洛陽之後,便被朱全忠完全掌控,形同監禁。

忽一日,朱全忠借郊祭為名,將昭宗騙出城去,隨後便派兵入宮,將天子素日隨侍左右小黃門、打掃供奉、內園小兒等全部縊殺,共死二百餘人。

行凶之後,命將死屍運出城外深埋,並以與黃門、供奉形貌大小相似親信以代。

當日至晚,昭宗還宮。最令人驚奇莫名者,據信史所載,對於這許多被替代的近侍,唐昭宗竟然初不能辨,久而方才覺察。

史冊記曰:自是昭宗左右前後,皆梁人矣!

天佑元年,八月十一日,壬寅夜。

昭宗正在皇宮安歇,朱全忠手下蔣玄暉、史太帶兵進宮,言有急事相奏。昭宗妃子見狀大驚,正在猶豫是否相避,史太揮刀將其殺死,闖入宮內。

蔣玄暉入宮,見到昭儀李漸榮,問道:皇帝何在?

李漸榮大聲說道:我寧死,不許爾等逆賊傷害天子!

昭宗當夜喝了幾杯苦酒,正在朦朧而睡,聞聲急忙起身,隻穿單衣繞柱躲藏。史太逼近,將昭宗殺害,至此解脫,不再受難,時年三十七歲。

昭儀李漸榮將身伏在昭宗身上,也被殺害。

次日早朝,朱全忠率領群臣進殿,內侍入報陛下被弑駕崩。朱全忠故作驚訝,進宮伏屍大哭道:使天子遭害,臣衛護不周之過耶!

遂假模假樣,哭了半晌,卻不問凶手何人。群臣上諡曰聖穆景文孝皇帝,廟號昭宗。

朱全忠乃立太子李柷即皇帝位,是為昭宣帝,仍襲天佑年號。

天佑二年二月二十日,葬昭宗於和陵。其後朱全忠在九曲池畔縊死德王李裕等昭宗諸子九王,拋屍池中,又在積善宮弑昭宗皇後何氏。

天佑四年,西元九零七年。

朱全忠逼令李柷禪位,自改名朱晃,建立後梁,改元開平,結束李唐天下。

大唐朝自高祖李淵滅隋稱帝,至昭宣帝禪位於梁,除武則天及殤帝之外共傳二十帝,國祚二百八十九年。

後梁開平二年,朱晃又毒死唐昭宣帝。昭宗諸子,除有一位幼子流落在外,下落不明,餘者至此全部遇害。

鏡頭閃回,補敘失蹤小皇子。

昭宗天佑元年,朱溫要唐昭宗遷都洛陽之時,何太後已身懷六甲,將近臨產。二月車駕駐陛陝州,因東都洛陽宮殿尚未建成,於是暫且滯留於此,權以館驛作為行宮。

三月朔日,何皇後臨產,幼子呱呱落地,取名李昌翼。唐昭宗雖喜悅得子,但又為其命運愁眉不展,寢食不寧。皇子滿月之時,洛陽宮闕建造完畢,朱全忠派遣部將冠彥卿前來催促發駕。

昭宗知道此去不能逃脫朱全忠虎口,就與何皇後暗中商量,將皇子托付心腹宮廷近侍胡三,囑其將幼子撫養成人。

胡三趁亂夤夜走脫,輾轉潛回原籍婺源考川。皇幼子就此隱姓埋名,因胡三之姓,取名為胡昌翼,字宏遠,號繹思。

後唐莊宗同光三年,胡昌翼二十二歲時,以《易經》登“明經科”第二名進士。

胡三此時已經老邁,臨死之時,見胡昌翼已經長大成人,並考得功名,便將其真實身世坦言相告,並出示當初從宮中所帶出禦衣、寶玩。

胡昌翼見到諸般物證,不由失聲痛哭,如夢初醒。

然而此時已到宋代,胡昌翼以為不能屈節,侍奉他國君主,於是無意仕途,隱居鄉中,開設明經書院,創皖派明經理學,遂為一代大儒。

曾作《遣興詩》雲:投簪擱筆厭文場,拂袖歸來創小堂。但向閒中消日月,豈知世上有興亡。醉鄉往往眠芳草,歸路時時送夕陽。倘若異時成得誌,林泉惟願莫相忘。

詩中刻畫怡然自得隱居生活,散發出陣陣田園氣息,同時亦發興亡之慨。

曆史真相:胡昌翼在考川怡然自得生活,活到九十六歲高齡,冷眼旁觀五代十國結束,又經宋朝太祖、太宗兩代,直到西元九九九年,亦即真宗鹹平二年十月三日,方才逝世。其在學術上極有建樹,一生倡導明經學,尤精邃《易經》,著有《周易傳注》三卷、《周易解微》三卷、《易傳摘疑》一卷。因倡明經學,為後世儒宗,人稱皆稱“明經公”而不名,其後裔被稱為“明經胡氏”,曆代不絕。又因昌翼本係李唐皇室之後,而冒胡姓,故又稱“李改胡”或“假胡”。於是“明經胡氏”一族皆尊胡昌翼為始祖,其養父胡三則被奉為義祖。胡昌翼知恩圖報,遺訓兒孫:“李改胡代代相傳,決不複宗。”此段閒文本是出自民間野史,但因其能自圓其說,且因為終結殘唐史事緣故,便於此留作茶餘可也。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鏡頭閃回,按下朱晃篡唐建梁,複說晉王李克用。

乾寧元年三月,李克用車裂李存孝,同年冬攻打幽州。當時盧龍節度使李匡威已死,其弟李匡儔篡奪兄位。李匡儔棄城出逃,被李克用追至景城殺之。

李克用遂得幽州,任命劉仁恭作為留後,自率兵還歸太原。

乾寧二年六月,李克用攻克絳州,斬殺刺史王瑤;十一月擊破邠州,王行瑜敗走慶州被殺。晉軍在渭北遇雨六十天,李克用於是收兵。

乾寧三年正月,朱全忠攻打兗、鄆兩州。兗州泰寧軍節度使朱瑾及鄆州天平軍節度使朱瑄自知不敵,遂再次向晉軍求救。

李克用派李存信去救,李存信屯兵莘縣,被魏博節度使羅弘信伏擊,敗退洺州。李克用親自帶兵攻打魏州,在洹水與羅弘信交戰,李存信又敗,致李克用子李落落陣亡。

六月,李克用破魏州成安、洹水、臨漳等十餘城。十月又在白龍潭擊敗魏軍,並攻打觀音門。朱全忠救兵趕到,魏軍之危方解。

乾寧四年,燕王劉仁恭叛晉,大敗李克用於安塞。光化元年,朱全忠遣葛從周攻下河北三州,李克用派周德威出兵青山口,在張公橋敗於葛從周部。

同年冬,潞州節度使薛誌勤去世,李罕之接管潞州,叛投朱全忠。

光化二年,朱全忠派從叔朱琮攻破承天軍,後又攻破遼州到達榆次。未料遇到晉國能征慣戰之將周德威,一舉在洞渦擊敗朱琮。

同年秋,晉將李嗣昭起兵反攻,再取澤、潞兩州。次年在沙河擊敗汴軍,再奪洺州。朱全忠親自帶兵圍擊,李嗣昭敗走青山口,奪取懷州。

隨後汴軍攻打鎮、定兩州,二州皆脫離李克用而依附朱全忠。至次年天複元年,朱全忠被封梁王,率軍攻下晉州、絳州、河中,擒王珂。

至此梁晉交戰十餘年之久,李克用失去三個同盟,隻得寫書送禮向梁求和。

朱全忠見這位老對頭肯於主動服軟求和,反而認為晉國氣運已衰,可一鼓而下,遂不從其請,大舉進攻晉軍。

四月,梁軍五路並進:朱琮進入天井,張文敬進入新口,葛從周進入土門,王處直進入飛狐,侯言進入陰地。

朱琮先取澤、潞兩州,副將白奉國攻破承天軍,晉軍遼州守將張鄂、汾州守將李瑭皆迎降梁軍,一時間晉國諸州之地人心惶惶。

可煞作怪!這時偏逢天降大雨,梁軍士兵多病,隻得撤軍而回。

晉軍趁勢發動反攻,再奪汾州,誅殺刺史李瑭。周德威、李嗣昭奪取慈、隰兩州。

天複二年,晉軍進攻晉州、絳州,卻在蒲縣大敗。梁軍乘勝攻下汾、慈、隰三州,並圍太原。李克用大為恐慌,打算逃到雲州,又想逃往匈奴,猶豫不決。

這時老天又來幫忙,梁營突發疫情,再次被迫退兵。周德威奪回汾、慈、隰三州。

鏡頭轉換,西川成都。

天複三年,西川節度使王建於成都受封為蜀王,其後天佑三年建立行台。

次年梁太祖朱全忠禪代大唐,遣使臣向王建通告說明。

王建不承認後梁,遂自立為帝,國號蜀史稱前蜀),年號武成,封授百官。

王建一生征戰,當上皇帝之時已六十歲,進入暮年。於是與諸官商議,選立太子。

長子王宗仁幼年患病成為廢人,次子王宗懿被立為太子,卻旋即死於宮廷鬥爭。王建欲立雅王宗輅或信王宗傑,一時難以確定。

妃子徐氏因美貌深受王建寵愛,便力薦己子王宗衍為皇太子。因其廣交朝臣官宦,眾官便聯合上表,稱王宗衍才器英武,實堪社稷之托。

王建受不住徐妃在宮內外合力煽惑,遂冊立王宗衍為太子。

因見宗衍酷喜鬥雞、擊球,遂自歎道:我百戰而立此基業,此輩豈能守之乎!

於是後悔,欲改立信王宗傑。不料信王無此福?,突然暴死。王建疑是徐妃下毒致死,但又不願深究。

前蜀光天二年六月,王建病篤。在彌留之際,遺詔說道:若太子確實不堪為帝,則置於彆宮,另立賢者,休要害其性命。


最新小说: 共感世子後,我女扮男裝掉馬了 七零辣妻:惡毒大小姐到甜寵軍嫂 那我這仙不是白修了? 末日超市:傲嬌喪屍王非要當店員 倒黴蛋的修仙生活 渣雌翻車第一晚,獸夫們纏寵不休 八零香江:我靠算命走向人生巔峰 驚!豪門血包竟是玄門大佬 重生2000:高考狀元為國爭光 重生七零,閃婚老公竟是閨蜜她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