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承業回至晉陽,便即得病,再不能起。
晉王同意藩鎮百官之請,欲登基為帝,就命人訪求唐朝舊臣,準備朝廷百官僚屬。唐朝前禮部尚書蘇循聞說此事,便自行趕到行台魏州,欲為晉王效力。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進入牙城之後,看到官府就拱手彎腰行禮,稱此叫做拜殿。
然後上殿拜見晉王,高呼萬歲,手舞足蹈,一邊流涕,自稱臣下。又獻給晉王三十支大筆,說是喚作“畫日筆”,舊日為唐王天子所禦用者。
晉王大喜,立命恢複蘇循禮部尚書原職,命為河東節度副使。
蘇循聞說老公公張承業在晉陽病重,遂親往拜謁視疾,張承業卻對蘇循反感至極。
晉王稱帝之事,早有梁國細作報至汴京。梁末帝聞報,且知是因吳、蜀等國皆與晉國勾結,上書勸晉王稱帝,不由心生忌恨。
又聞晉軍主力皆在鎮州,黃河守衛空虛,遂詔命北麵招討使戴思遠去伐。
戴思遠領命,與部下諸將商議,謀用楊村人馬為前部先鋒,渡河前去襲擊德勝北城。有後梁降卒得知此訊,為求賞賜,急至魏州,報予晉王。
李存勖大驚,急派李嗣源為帥,領兵前去迎擊梁軍。
李嗣源奉詔,領兵三萬即行。
字幕:李嗣源,沙陀族部民,名邈佶烈,善於騎射,為人沉厚寡言,行事恭謹。
邈佶烈十三歲時,便在沙陀族首領李國昌軍中效力,後被少主李克用收為養子,賜名李嗣源。朱溫在汴州火燒上源驛時,李嗣源時年十七,在亂兵流矢之中將李克用救出,因而備受重用。其後李嗣源被任命為李存信副將,與其協同作戰,所向克捷,屢獲大勝。
西元九二一年,唐晉天佑十八年,冬十月,已未日。
李嗣源領兵來禦朱梁大軍,詳審地理,分兵派將。先在戚城埋伏一彪人馬,其後命令李存審駐紮德勝,用騎兵去引誘後梁軍,假裝害怕,示弱於敵。
兩軍相遇,後梁兵見晉軍不堪一擊,於是爭先恐後向前推進。不料進入埋伏,見晉王李存勖率領主力部隊已經嚴陣以待。
晉王見李嗣源已將後梁兵引至,遂命擂鼓,令三千名鐵騎奮力出擊。
後梁兵大敗,被晉軍殺死殺傷無數,在逃跑時複又自相踐踏,落入河中冰窟,損失兩萬餘人。戴思遠僅以身免,逃往楊村。
晉軍由此大勝,舉國上下,一片歡騰。李存勖喜之不勝,戰後敘功,任命李嗣源為蕃漢內外馬步副總管、同平章事。
便在晉軍慶賀德勝大捷之際,北邊新州忽發來戰報:定州義武軍節度使王處直與其子新州團練使王都密謀,勾結契丹大兵入寇,掠奪新州諸邊,大殺晉國之民。
晉王大為驚怒,急遣李嗣源起兵前往抵禦,一麵欲自起大軍,來伐定州。
正在此時,定州義武軍節度節副使、王處直義子王鬱遣使來報:不勞陛下親征,屬下已經大義滅親,將義父闔家擒拿,囚於府中,請令定奪。
晉王李存勖這才鬆一口氣,即命王鬱代襲王處直之位,正式命為定州義武軍節度使。
旬日之後,邊報傳來:契丹軍聞說李嗣源帶兵來伐,兵鋒未交,已逃回遼東。
鏡頭閃回,被敘王處直之事。
字幕:王處直,字允明,京兆萬年人。
王氏祖輩世代都是長安富豪,其父名為王寮,伯父王宗,皆因經商致富。伯父王宗且曾出任唐朝神策軍吏、金吾大將軍、左街使,遙領興元節度使。
唐僖宗乾符六年,王處直從兄王處存因平定黃巢立功,被任為義武軍節度使。從此王氏開始世襲統治定州,而王處直亦出任王處存轄下易州、祁州刺史。
乾寧二年,王處存去世,子王郜繼任義武節度使,王處直為後院中軍都知兵馬使。
光化三年,朱溫派大將張存敬進攻定州,王郜聽從孔目官梁汶拙計,派叔父王處直在沙河抵抗張存敬,結果大敗,死者過半。
隨即部隊嘩變,眾將推舉王處直為留後,率兵回定州,驅逐節度使王郜。王郜逃歸晉王李克用處,王處直自為義武節度使。
王處直雖然歸附於晉王李存勖,但卻保持割據,自主於北平國,專製義武鎮,統有易、定、祁三州,治於定州。
北平國東北與桀燕比鄰,南與趙國、後梁相接,西部晉國,處四戰之地,能稱雄二十二年之久,王處直亦非凡夫欲子,由此可知。
王處直極好巫術,適值患病,有道士李應之用旁門左道醫治得愈,王處直便以李應之為神人,極為寵信,令著道裝為行營司馬,軍政大小事情皆委以決斷。
李應之原在陘邑收養一義兒,名叫劉雲郎。時因王處直無子,遂以劉雲郎讓之,說此子生有異樣,後必大貴。王處直便收其為養子,改名王都,因而更加寵信李應之。
李應之愈加驕橫,征集壯丁另立新軍,治於博陵坊,四麵開門,皆用左道之術治軍。王處直部下諸將皆以為患,但無人敢言。
幽州節度使李匡儔借道中山,前往京師,王處直派甲士埋伏城外,以防不測。
李匡儔軍走後,甲士進城,發動兵變。先包圍李應之府第,擒而殺之;隨後進見王處直,請殺王都。王處直當時不從,答應眾軍,來日給予答複。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次日對甲士論功行賞,王處直暗地記下兵變將士姓名。
於是自隊長以上將領,在其後二十多年裡,都被以各種罪名殺死,並無一人幸免。
至趙王王鎔被其養子張文禮弑殺,李存勖派兵討伐,王處直便與部下將領商議道:鎮州乃是定州屏蔽,張文禮雖然有罪,但鎮州若被晉王吞並,定州必不能獨自生存。
於是派人寄書,請求李存勖不要發兵。
李存勖便將張文禮寫給後梁末帝蠟書拿出,寄給王處直看,並附書說道:張文禮弑君殺父,複又背叛我大晉,與仇敵結盟,豈可不伐?
王處直便知無力諫阻,又不敢與晉王以刀兵相見,這才想出奇招,欲借代北遼東契丹國勢力入侵北邊,使晉王無力征伐鎮州,籍此以保定州屏藩。
當時王處直子名王鬱,在從兄王郜逃亡晉國時,亦隨其逃到晉陽。晉王李克用喜其雄偉有才,便把女兒嫁之,且封為新州防禦使,使鎮守北部邊境。
王處直由是使人寄書王鬱,命其勾引契丹進軍入塞,來牽製晉兵止伐鎮州。並在書中許諾,可廢王都,使王鬱成為定州節度使繼承者。
不料此事被王都得知,乃起殺心。
王鬱果然引來契丹軍入境,但引狼入室便不可控,在新州之地大殺平民,搶掠府庫錢糧,並不尋找晉軍交戰。
定州民眾知是王從直勾引契丹軍入境,無不切齒怨恨。
時有王都手下小吏和昭訓,勸王都趁機舉事。
於是王都發動兵變,將王處直軟禁在西宅。事後上書晉王,供出義父王從直與弟王鬱裡通外寇賣國之事,並自稱義武軍留後,大肆殺戮王氏子孫,以及王處直手下將領。
因北平國乃獨立之國,並非自己直係藩屬,晉王李存勖亦隻得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順水推舟回書允準其請,敕封王都代替王從直本兼各職,為北平國之主。
閃回結束。梁龍德三年正月十八日,王處直於幽閉中憂憤去世,享年六十一歲。
鏡頭轉換,按下河北,再說江東。
字幕:徐溫,字敦美,海州朐山人,青年時以販鹽而為強盜。
楊行密在合肥起兵時,徐溫隸屬其帳下,共同起事者另有劉威、陶雅等人,當時號稱三十六英雄,皆隨楊行密征戰立國,唯獨徐溫未有戰功。
天複二年六月,楊行密發兵討伐朱溫,以副使李承嗣主持淮南節度使府中事務。
軍吏欲以大船運送軍糧,徐溫時任都知兵馬使,於是說道:淮泗運路多年不曾通行,蘆葦堵塞,淤積甚重。請用小艇,也許容易通行。
吳軍到達宿州,適逢久雨不停,大船載重不能前進;然而小艇先到,故此解困。
楊行密因此認為徐溫才能出眾,始令其參與軍事。
天複三年,楊行密派王茂章攻打安仁義,徐溫率兵會同攻擊。安仁義不知對方增加軍隊,徐溫奮力攻擊,安仁義因而敗亡。
同年九月,楊行密欲誅殺朱延壽,徐溫讓楊行密假裝眼疾召而殺之,兵不血刃。
徐溫因功升任右衙指揮使,始謀朝政大事。
天佑元年八月,宣州觀察使台蒙去世,楊行密又臥病在床,便命其子牙內諸軍使楊渥為繼任,欲使其曆練理政管軍。
徐溫對楊渥說道:今大王臥病,而令嫡子出藩,定是奸臣陰謀。他日若召殿下回京,若不是微臣我所派遣使者,或者不見吳王親筆畫押用寶令書,殿下休回!
楊渥哭謝,離京上路。
天佑二年,楊行密病重,舊將都在外作戰守邊,隻有徐溫一人在內,參與擁立楊渥。楊行密去世,楊渥繼位,徐溫便得執掌朝政大權。
天佑四年,徐溫見楊渥耽於享樂,便與左衙指揮使張顥發動政變,共掌軍政。次年,徐溫複與張顥弑殺楊渥,又派禁軍統領鐘泰章襲殺張顥。
鐘泰章挑選三十名壯士,宰牛烹羊,刺血立誓,次日刺殺張顥。
徐溫趁機將當初參與弑君之人全部殺掉,並嫁禍張顥,稟告楊渥母親史氏太後。
史後驚哭道:我兒年齡尚小,居然遭此禍亂。大人若念及與我夫君當日舊情,能保我全家歸還合肥,即不忘公之大恩大德。
徐溫安慰太後一番,複擁立楊行密次子楊隆演繼位。從此徐溫獨攬大權,並在金陵訓練水師,逐步翦除楊氏舊將勢力。
大將李遇對徐溫專權懷憤,偶說不敬之語,徐溫便派柴再用誅殺李遇於宣州。楊行密舊將人人自危,徐溫卻假裝謙恭卑下,恭謹備至,諸將方才放心。
徐溫派遣招討使李濤進攻吳越,會戰臨安,結果吳軍大敗,副將曹筠投降吳越軍,李濤戰敗被俘。徐溫赦免曹筠妻子,並予以厚待。
吳越王惱恨吳國無事相侵,發兵進攻毗陵。曹筠臨戰奔歸徐溫,於是大敗吳越軍。
天佑十二年,徐溫受封齊國公,兼任兩浙招討使,鎮領潤州,在升州設大都督府。天佑十四年,徐溫遷治金陵,以其子徐知訓在廣陵輔佐楊隆演,大事都是徐溫遙為決定。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徐知訓既掌政權,擔心同平章事、親軍督察使朱瑾不親附自己,便欲將其排擠出京,派朱瑾出任淮寧軍節度使。
朱瑾到徐知訓家告辭,在門前恭候許久,乃不得見。
徐知訓家僮私謂朱瑾:大人不必相候。我家相公未在府中,今晚在白牡丹妓院歇宿,便是身邊侍者,亦不準前往。
朱瑾勃然大怒,當下不露聲色,便對門房說道:我自早晨至此,饑餓難挨,先暫且回去。徐相公回來之時,請代某告罪。
徐知訓回府,得知朱瑾在府外等了大半日,故作愕然道:朱大人乃先王舊臣故交,爾等焉敢如此失禮!某今夜必當回拜。
家人聞命,急至朱府通知。朱瑾於是全家皆忙,傾其所有,大肆具辦酒席以待。
朱瑾有自乘名馬,愛如珍寶,冬罩錦帳取暖,夏遮羅帷避蚊;又有愛妓桃氏,天姿絕色,長於歌舞。當徐知訓至府,朱瑾先說願將名馬奉送,複請至中堂,命桃氏陪酒。
徐知訓喜不自勝,以至大醉。朱瑾拔劍砍下徐知訓腦袋,帶部眾趕赴衙城。徐知訓隨從逃回,關閉城門。
朱瑾馬快,隻一人得以入城,部眾皆被關在城外。朱瑾獨力與衙兵交戰,眼見不敵,便翻越城牆而出。因摔傷左腳,又失坐騎,恐落於敵手受辱,於是拔劍自殺。
朱瑾死後,屍體被拋街市,盛夏之時竟而不生蒼蠅蛆蟲,亦不腐爛。
徐溫痛哭愛子,令將朱瑾屍體丟到江裡,被其部下暗中撈起埋葬。後來徐溫病重,常夢見朱瑾披發引弓,將射自己。於是大為驚恐,乃為朱瑾舉行葬禮,立廟祭祀。
徐溫奸詐多疑,雖門客眾多,最受信任者卻隻有駱知祥、嚴可求二人。軍旅之事常詢嚴可求,國家財用則常請教駱知祥,吳國人稱為“嚴駱”。
武義二年,楊隆演死。徐溫越位,擁立楊隆演弟楊溥繼位。
次年,徐溫勸吳王祀南郊。有大臣諫止道:我主因非天子,禮樂未備。且唐祀南郊,其費巨萬,今未能辦也。
徐溫駁斥道:安有王者而不事天乎!我聞事天貴誠,多花費用何為?唐每郊祀,啟同門,灌其樞用脂百斛。此乃季世奢泰之弊,又安足法乎!
吳王遂祭祀南郊,配享太祖。
徐溫有養子名徐知誥,精於謀略,當年聞說兄長徐知訓死於朱瑾之手,未待稟明義父知曉,便從潤州領兵先入廣陵,以保護吳王為名,就此得專吳國政事。
徐溫聞說壽州團練使崔太初因苛察而失民心,欲征罰之。
徐知誥諫阻:壽州乃是邊隅大鎮,征之恐為變亂,不若使之入朝留用。
徐溫怒道:若一崔太初尚不能製,則如其他邊將何!
遂罷崔太初團練使之職,征為右雄武大將軍,奪其封地。
順義七年,徐溫請楊溥即皇帝位,楊溥尚未同意,徐溫便即病死,時年六十六歲。
鏡頭轉換,按下江東,複說北晉。
契丹國主耶律阿保機率軍,在王鬱勾引下進入幽州之境,縱兵擄掠多日不休。
王鬱恐誤父親所托,便誘說契丹國主:大王頓兵於此,無甚好處。那鎮州美女如雲,金帛如山,大王倘若再遲幾日,鎮州被晉軍攻破,則城中珠寶美女,皆為晉王所有矣。
契丹主深以為然,乃悉發部眾南下。
述律皇後諫阻道:我國今有西樓羊馬之富,其樂不可勝究,何必勞師遠出,以乘危徼利乎?我聞晉王極善用兵,天下莫敵,陛下深入彼國,倘有危敗,悔之何及!
契丹主被王鬱美女之誘所惑,於是不聽。
天佑十六年,十二月,辛未日。契丹兵先來圍攻幽州,刺史李紹宏嬰城自守。契丹騎兵因無攻城器械,於是舍卻幽州,攻克涿州,擒刺史李嗣弼,又乘勝進攻定州。本集完)
喜歡華夏真相集請大家收藏:()華夏真相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