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出生地
金東寒院士,1961年1月11日出生於黑龍江省綏化市。
綏化市位於黑龍江省中南部,地處鬆嫩平原的呼蘭河流域,東接伊春市,南臨哈爾濱市,西靠大慶市,北依黑河市,西北連齊齊哈爾市,是哈爾濱以北的區域性中心城市,也是黑龍江省中部的交通樞紐。
綏化曆史悠久,大約在1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境內就有古人類繁衍、生息。
先秦至秦漢時期,綏化為肅慎地。
東漢至兩晉,屬夫餘地;魏晉南北朝時,屬勿吉地。
隋唐時期屬靺鞨黑水部、黑水靺鞨地;宋遼金時期,先後歸契丹族建立的遼、女真族建立的金管轄。
元朝時期,歸元朝的開元路管轄;明朝時期,屬奴兒乾都指揮使司所轄。清朝時期,歸鎮守黑龍江將軍管轄。1885年設綏化理事通判廳,1905年由廳升府,1913年裁府州,改為綏化縣。
1956年成立綏化專區,1999年,撤銷縣級綏化市和綏化地區,設立地級綏化市。
綏化人文底蘊深厚,境內有許多著名的曆史文化遺址,如金代的上京會寧府遺址,是金代前期的都城,見證了金代的輝煌曆史。
清代的卜奎古城,是當時重要的軍事和交通要塞。
綏化的民俗文化豐富多彩,東北二人轉在這裡廣為流傳,以其幽默風趣的表演風格、獨特的唱腔和舞蹈動作,深受當地群眾喜愛。
綏化名人輩出,著名抗日愛國將領馬占山,1885年出生於綏化,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馬占山在黑龍江省率先舉起抗日大旗,指揮了江橋抗戰等一係列戰鬥,給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擊,彰顯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抗日精神。
出生地解碼
金東寒院士出生於黑龍江省綏化市,出生地對他後來成為院士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綏化所處的東北地區,有著獨特的地域文化,人們在麵對嚴寒和艱苦的自然環境中,形成了堅韌、頑強的精神品質。
這種文化氛圍潛移默化地影響著金東寒,使他在日後的科研道路上,麵對難題和挑戰時,能夠保持堅韌不拔的毅力,持之以恒地進行鑽研。
東北大地在曆史發展中,展現出了開拓進取的文化特質。
綏化作為其中的一部分,這種文化基因也融入到當地人民的血液中。
金東寒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受到這種開拓創新精神的激勵,在科研領域勇於探索未知,敢於突破傳統,為他取得一係列科研成果奠定了精神基礎。
綏化當地的學校教育為金東寒提供了最初的知識啟蒙和學習基礎。
儘管綏化在教育資源等方麵可能與發達地區存在差距,但當地教育工作者認真負責的態度和教育體係,為他打下了堅實的知識基礎。
這培養了他對學習的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他日後在學術道路上的深造和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綏化的工業和農業發展狀況,為金東寒提供了一定的實踐觀察環境。
東北地區作為老工業基地,有著豐富的工業實踐場景。
這使他有機會接觸到各類機械裝備和工業生產過程,從小就對機械等領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激發了他探索科學技術的熱情,為他後來投身於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領域埋下了伏筆。
綏化當地有一些在科技、文化等領域有一定成就的人士,他們的事跡和精神在當地傳播,成為了金東寒成長過程中的榜樣。
這些榜樣激勵著他樹立遠大的理想和抱負,努力追求卓越,向更高的學術目標邁進。
對家鄉的深厚情感也可能成為金東寒努力奮鬥的動力之一。
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為家鄉爭光,為家鄉的發展做出貢獻。
這種情感驅動著他在科研道路上不斷前進,取得更高的成就,成為家鄉的驕傲,同時也為家鄉的人才培養和科技發展起到了示範和帶動作用。
院士求學之路
1978年3月1984年9月,金東寒在武漢水運工程學院現武漢理工大學)船舶內燃機和動力裝置專業學習,分彆獲得獲學士和碩士學位。
1985年3月,金東寒在中國艦船研究院攻讀博士研究生,1989年4月畢業並獲得博士學位。
求學之路解碼
金東寒院士的求學經曆,對他後來成為院士影響深遠。
金東寒在武漢水運工程學院的學習,為他打下了紮實的專業基礎。
船舶內燃機和動力裝置專業課程涵蓋力學、熱學、機械原理等多領域知識,使他建立起係統完整的專業知識架構,為後續科研提供了理論支撐。
本科和碩士階段的學習,不僅有理論教學,還有實驗、課程設計等實踐環節。
在此期間,金東寒開始接觸科研方法,學會觀察問題、分析數據,逐漸培養起科研思維能力,為獨立開展科研工作奠定了基礎。
在學校濃厚的學術氛圍中,金東寒深入學習專業知識,參與學術討論和交流活動。
他對船舶動力領域的前沿問題產生濃厚興趣,明確了未來的學術研究方向,這種興趣成為他在科研道路上不斷前進的動力。
在中國艦船研究院攻讀博士期間,金東寒有機會接觸到船舶動力領域的頂尖專家和先進研究設備,研究方向更加聚焦和深入。
他在導師指導下,針對複雜的科研難題開展專項研究,使專業知識和技能得到極大提升,在特定領域積累了深厚的專業造詣。
博士階段以科研為主,金東寒需要獨立設計研究方案、開展實驗、分析結果並撰寫論文。
這一過程全麵鍛煉了他的科研能力,包括創新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對科研項目的整體把控能力,使他能夠在麵對複雜科研任務時,提出創新性的解決方案。
中國艦船研究院作為船舶行業的重要科研機構,承擔著眾多國家級科研項目。
金東寒在其中能夠了解到行業最新動態和發展趨勢,與同行專家進行交流合作,開闊了行業視野,為他站在學科前沿開展研究,把握科研方向提供了有利條件。
院士從業之路
1984年9月,金東寒碩士畢業後留校在武漢水運工程學院現武漢理工大學)熱工教研室任助教。
1989年4月,金東寒博士畢業後,就職於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1999年起隸屬於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
1989年4月起,金東寒在第二研究室先後擔任工程師、高級工程師、研究員、室副主任。
2009年12月,金東寒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