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出生地
馬玉山院士,1968年12月26日出生於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鄂托克前旗。
鄂托克前旗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西南部,地處蒙陝寧三省區交界,北靠鄂托克旗,南隔長城與陝西省搭界,西隔黃河與寧夏回族自治區相望,東與烏審旗為鄰。
鄂托克前旗曆史悠久,早在舊石器時代這裡就有人類活動,夏、商、周時期,土方、鬼方等遊牧部落先後在此活動,戰國時期,林胡、樓煩移居此地,此後這裡成為匈奴重要活動地區。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此地隸屬北地郡,漢代將山東饑民遷至河套屯田戍邊,鄂前旗分布有這一時期的3座古城址。
隋唐時期,鄂前旗分屬朔方、靈武、鹽川郡所轄,唐初設六胡州,後設蘭池都督府、宥州等。
宋、西夏時期,鄂托克前旗分屬夏州、宥州、鹽州所轄,黨項以此為基礎建立西夏國。
13世紀,成吉思汗征西夏後,此地成為蒙古汗國領地,明洪武六年分屬寧夏衛和東勝衛,清初稱鄂爾多斯右翼中旗。
民國時期,改為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為鄂旗南境,1936年成立三段地工委和蘇維埃政府。
1980年8月12日,析鄂托克旗南部地,設立鄂托克前旗。
鄂托克前旗人文底蘊深厚,這裡是一個以蒙古族為主體,漢族占多數的少數民族地區,主要語言為蒙古語鄂爾多斯土語及晉語鄂爾多斯方言,民族文化特色鮮明。
蒙古族的傳統習俗如那達慕大會、祭敖包等在這裡傳承發展,馬頭琴、蒙古長調等藝術形式源遠流長。
鄂托克前旗曆史遺跡豐富,其中宥州古城見證了大唐盛世的餘韻,城川城址曾是西夏國重要軍事據點和驛站,明長城橫亙境內,雖曆經風雨,仍展現出堅韌的文化精神。
鄂托克前旗名人輩出,這裡孕育了許多傑出人物,如王悅豐,他是鄂托克前旗早期革命活動家,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積極投身革命事業,為民族解放和地區穩定做出了重要貢獻,還有奇金山,他為保衛家鄉、抗擊外敵入侵立下了赫赫戰功,是當地人民敬仰的英雄人物。
出生地解碼
馬玉山院士的出生地內蒙古鄂爾多斯鄂托克前旗,對他後來成長為院士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鄂托克前旗有著深厚的草原文化底蘊,蒙古族人民熱情豪爽、堅韌不拔、勇於探索的精神特質,以及對自然和生活的敬畏與熱愛,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馬玉山。
這種文化基因賦予了他在麵對科研難題時堅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使他能夠在控製閥領域長期深耕,不畏困難與挑戰。
鄂托克前旗地處相對偏遠的西北地區,經濟和教育資源等與發達地區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讓馬玉山從小就養成了吃苦耐勞、獨立自主的品質。
艱苦的環境激發了他通過努力學習改變命運的決心,也培養了他在困難麵前不低頭、想辦法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他日後在科研道路上克服重重困難奠定了基礎。
儘管當地教育資源有限,但鄂托克前旗重視教育的傳統,為馬玉山提供了良好的學習氛圍。
當地學校和老師的培養與引導,激發了他對知識的渴望和探索精神。
從鄂托克前旗到靈武市第一中學上高中,這段經曆讓他逐漸走出家鄉,開闊了視野,為進一步深造和科研事業埋下了種子。
鄂托克前旗及周邊地區有著豐富的能源資源,如煤炭、石油等。
這些資源產業的發展為馬玉山後來從事的控製閥研究提供了實踐應用的大舞台。
家鄉及周邊地區的能源產業發展需求,為他的科研成果提供了應用場景和實踐機會,讓他能夠將理論研究與實際生產相結合,不斷推動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
家鄉的山水人情讓馬玉山有著強烈的歸屬感和責任感。
他深知家鄉的發展需要科技和人才的支持。
這種對家鄉的情感,促使他努力提升自己,希望能夠用自己的知識和技術為家鄉及類似的西部地區的發展做出貢獻。
這種使命感成為他不斷前進的動力,激勵著他在科研道路上不斷追求卓越,最終成為院士,為行業發展和國家建設貢獻力量。
院士求學之路
1987年,馬玉山就讀於吉林工業大學現吉林大學)流體傳動與控製專業,1991年畢業並獲得學士學位。
擔任技術骨乾、技術總工、總經理。
2002年,馬玉山就讀於上海理工大學動力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2005年畢業並獲得碩士學位。
2008年,馬玉山就讀於西安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專業博士研究生,2011年畢業並獲得博士學位。
求學之路解碼
馬玉山院士不同階段的求學經曆,對他後來成為院士有著深遠的影響。
馬玉山在吉林工業大學流體傳動與控製專業本科的學習,為他打下了堅實的機械工程基礎。
該專業涉及流體力學、機械設計等多學科知識,讓他掌握了基礎理論和技術,如液壓傳動原理等,是其日後從事控製閥等複雜機械係統研究的根基。
本科學習培養了馬玉山自主學習和研究的能力,使他能夠快速吸收新知識,為後續深造和科研工作做好準備。
在大學期間,他需獨立完成課程作業、實驗項目等,這鍛煉了他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思維。
馬玉山在上海理工大學攻讀動力工程專業碩士,使他的專業領域從單純的機械拓展到動力工程領域。
他深入學習了能源轉換、動力係統運行等知識,了解了動力工程與機械係統的緊密聯係,為研究控製閥在動力係統中的應用提供了更廣闊的視角。
碩士階段的科研訓練,讓馬玉山學會了科學研究的方法和流程。
他參與導師的科研項目,從查閱文獻、設計實驗方案到數據分析和論文撰寫,逐步掌握了科研的核心技能,為後續獨立開展科研工作積累了經驗。
馬玉山在西安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專業攻讀博士期間,他進一步聚焦機械工程領域,對機械係統的設計、優化等有了更深入的研究。
他針對控製閥的關鍵技術難題,開展了深入的理論分析和實驗研究,提升了在專業領域的深度和廣度。
博士學習期間,馬玉山有機會參與國內外學術交流活動,與行業內頂尖學者交流合作。
這使他能夠了解國際前沿研究動態,引入先進的研究理念和方法,為他在控製閥領域取得創新性成果提供了可能。
院士從業之路
1991年,馬玉山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吳忠儀表有限公司上班,先後擔任技術骨乾、技術總工、總經理。
2015年,馬玉山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
2017年,馬玉山被聘為寧夏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名譽院長。
2021年11月,馬玉山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