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王雲鵬擔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副校長。
2021年11月18日,王雲鵬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2022年9月,王雲鵬擔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長。
從業之路解碼
王雲鵬院士的從業之路呈現出“學術深耕與管理實踐並行、科研創新與戰略布局協同”的特點。
其職業軌跡,對他的學術成就與院士榮譽具有重要的影響。
王雲鵬從助教到吉林工大交通學院院長,22年間完成從基層教師到學術管理者的蛻變。
他推動車輛工程、智能交通領域的學科交叉,為後續主持國家智能交通係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國家級平台積累管理經驗。
他通過擔任係主任、院長等職,將個人研究方向車路協同、智能控製)與學院發展戰略結合,形成團隊攻關優勢。
王雲鵬從長春工程學院到北航,實現從地方高校到頂尖學府的跨越。
他依托北航航空航天特色,將智能交通研究拓展至空地協同、自動駕駛等前沿領域,突破傳統交通工程邊界。
王雲鵬在擔任副校長期間,他分管科研與國際合作,強化產學研結合,推動科研成果落地如車聯網技術標準製定)。
王雲鵬在擔任吉林工大交通學院院長期間,他主導建立“智能交通係統實驗室”,為後續承擔國家863計劃等項目奠定基礎。
在北航任職期間,他推動成立“車路協同與安全控製”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整合航空航天、計算機等多學科資源。
2010年後,中國智能交通產業進入高速發展期,其領導的團隊深度參與《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等國家規劃製定,科研方向始終與國家需求同頻共振。
短暫離開母校後,他通過地方高校管理經驗反哺學術研究,深化對工程教育與產業需求結合的理解。
他入主國內頂尖工科院校—北航交通學院院長,加速研究成果向國際前沿邁進。
其團隊研發的車路協同技術,在冬奧會自動駕駛等場景中落地,顯著提升行業影響力。
在副校長任期內,他分管科研與國際化,推動北航在智能交通領域的全球合作,如與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共建聯合實驗室。
從留校任教到擔任校長,他始終保持在智能交通領域的研究熱情。
他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10餘項,形成“理論研究技術開發工程應用”完整鏈條。
通過中國智能交通協會等平台,他主導製定車聯網通信國家標準,其成果直接支撐中國自動駕駛產業發展。
在北航校長任上,他提出“新工科”教育理念,培養交叉學科人才,這種格局與視野成為院士評選的重要考量。
總之,王雲鵬院士的職業發展路徑為其學術登頂提供了“管理科研戰略”的三重賦能。
從教師到校長的晉升軌跡,使其既能深耕技術細節,又能把握學科發展全局。
吉林工大的工程底蘊與北航的航空航天優勢融合,形成獨特的研究範式。
最後,他通過主持國家級平台、參與產業政策製定,實現從“實驗室技術”到“國家戰略支撐”的價值轉化。
這種“學術+管理+產業”的複合型路徑,最終促成其在智能交通領域的係統性創新與院士榮譽。
院士科研之路
王雲鵬院士是我國道路智能交通係統領域的領軍人物,研究成果斐然。
他創立車路協同方向,提出概念框架與技術路徑,攻克低延遲通信、協同決策控製等難題。
他研發的係統應用於冬奧會自動駕駛等場景。
他還主導製定8項國家及行業標準,推動我國智能交通技術接軌國際,為車聯網產業築牢根基。
王雲鵬院士率領研究團隊,通過研發車輛運行狀態聯網感知係統,實時監測車輛位置、速度、故障等信息,實現安全預警與主動控製,降低事故發生率。
同時,他提出彎道車速預警、交叉口信號優化等方案,開發的交叉口減排算法可降排放1520。
王雲鵬院士團隊構建了交通指揮平台,實現城市路網與高速協同調度,緩解北京、長春等城市擁堵。
他主持國家973計劃課題,建立交通突發事件快速響應機製。
王雲鵬院士成果豐碩,他率領的團隊獲2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省部級一等獎,授權發明專利51項。他們還發表sci\ei論文100餘篇,出版6部專著。
此外,王雲鵬還擔任多個重要職位,深度參與國家智能交通戰略規劃,推動產學研融合。
科研之路解碼
王雲鵬院士的研究成果,是其當選院士的關鍵因素。
在車路協同技術體係方麵,他開創性地提出概念框架與技術路徑,解決核心技術難題,成果應用於冬奧會自動駕駛等場景。
他還主導製定行業標準,為車聯網產業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極大提升了他在行業內的影響力和權威性。
在車輛安全監測技術上,他研發的係統實現車輛狀態實時監控與安全預警。
他提出的交通優化方案有效降低事故率和車輛排放,這些成果具有極高的實用價值和社會意義。
他們成功研發的區域交通協同控製成果,構建了交通指揮平台,實現路網協同調度與應急響應機製,緩解城市擁堵。
王雲鵬憑借這些創新且實用的研究成果,展現出其卓越的科研能力和推動行業發展的實力,逐漸成為我國智能交通領域樹立起學術標杆。
後記
王雲鵬院士的出生地吉林舒蘭,其教育資源與人文環境,賦予他成長的養分,奠定最初的學識與品格基礎。
在求學階段,從吉林工業大學本碩博的學習,他積累了機械、交通、智能控製等跨學科知識,構建起紮實的專業體係,為其後續科研築牢根基。
從業後,他從基層教師逐步晉升至高校管理者,既深耕科研,又鍛煉了學術領導力與資源整合能力。
科研之路上,他創立車路協同方向,製定行業標準,解決交通領域關鍵技術難題,這些成果兼具創新性與實用性,展現科研實力,提升行業影響力。
以上這些因素相互交織、共同作用,最終使他成功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溫馨提示下一位院士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