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鄭津洋晉升為浙江大學教授。
1999年8月,鄭津洋赴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做訪問學者。
2000年,鄭津洋入選浙江省“151人才計劃”第一層次。
2004年,鄭津洋入選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2006年起,鄭津洋擔任浙江大學化工機械研究所所長。
2009年,鄭津洋被聘為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
2012年,鄭津洋入選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
2016年起,鄭津洋擔任浙江大學能源工程學院副院長。
2021年11月18日,鄭津洋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從業之路解碼
鄭津洋院士的從業經曆,對他後來當選院士有著多方麵的重要影響。
鄭津洋在浙江大學化工機械研究所工作任教期間,他專注於教學與科研工作,為學生傳授專業知識,培養了教育教學能力。
同時,他深入開展高壓容器、深冷壓力容器等領域的研究,積累了豐富的科研經驗,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這為他後續的學術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也是他能夠快速晉升為教授的重要原因,為他後來成為院士積累了早期的學術資本。
鄭津洋赴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做訪問學者,使他有機會接觸到國際前沿的科研設備、技術和理念。
在那裡,他可以與世界頂尖的科學家交流合作,拓寬學術視野,了解全球科研動態,學習先進的研究方法和技術手段。
這有助於他在回國後將國際先進經驗與國內研究實際相結合,推動相關領域的研究向國際水平靠攏,提升自己在國際學術界的影響力。
鄭津洋入選浙江省“151人才計劃”第一層次、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等人才計劃,為他提供了更多的科研經費、資源和平台。
這些支持使他能夠組建和帶領科研團隊,承擔更多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項目,開展係統性的研究工作。
同時,這些榮譽稱號也提高了他在學術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吸引了更多優秀的學生和科研人才加入團隊,為科研創新提供了強大的人才保障。
鄭津洋擔任浙江大學化工機械研究所所長和能源工程學院副院長等領導職務,不僅鍛煉了他的團隊管理和組織協調能力,還讓他能夠從更高的層麵規劃和推動學科發展。
他可以整合學科資源,優化學科布局,加強與國內外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的合作與交流,提升學科的整體實力和競爭力。
在這些領導崗位上,他積累了豐富的管理經驗,為承擔更大的科研項目和推動行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院士科研之路
鄭津洋院士是我國著名的高壓容器和管道專家,主要從事氫能儲運裝備、深冷壓力容器、柔性高壓複合管和氫安全研究工作。
在氫能儲輸裝備研究領域,鄭津洋帶領團隊提出以抗氫脆焊接薄內筒為核心的全多層儲氫容器設計思想。
該思想解決了高壓儲氫裝備單台容積小、鋼製容器用高強度鋼對高壓氫脆敏感、複合材料容器成本高等問題。
鄭津洋院士建立了針對這類儲氫容器的設計方法,形成製造過程中提高容器抗氫脆性能的技術,牽頭製定首部儲氫高壓容器產品國家標準。
鄭津洋院士團隊發明了小孔內置式曲麵耦合超聲相控陣檢測技術,解決全多層儲氫高壓容器氫致損傷無損檢測難題。
在高壓氫脆防控研究領域,鄭津洋院士團隊基於產業需求,攻克高壓氫氣密封、加載杆軸向力平衡等關鍵技術,發明了140pa快開式材料高壓氫脆原位檢測裝置,使我國成為繼美國、日本後第三個有在140pa壓力下開展高壓氫脆科學研究能力的國家。
鄭津洋院士團隊厘清了材料成分、應力水平、工作環境等因素和高壓氫脆之間的關係,揭示出衝壓、旋壓、熱處理等製造工藝與微觀組織、氫偏聚、氫致開裂之間的關聯機製。
鄭津洋院士團隊創建了以抗氫脆設計製造為主、安全狀態監控並重的防控技術體係,並成為國家標準。
在氫氣提純研究領域,鄭津洋院士主導製定了變壓吸附提純氫係統安全國際標準,研製成功世界最大每小時34萬標準立方米煤製氣變壓吸附提純氫裝置。
該裝置解決了大規模、高壓力、多雜質氣源的氫氣分離提純國際難題。
項目技術應用於氫能提純和高壓儲輸全行業,核心裝備在我國加氫站建設、氫燃料電池汽車發展中發揮關鍵作用,技術產品遠銷美國、韓國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
科研之路解碼
鄭津洋院士的研究成果為其當選院士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氫能儲輸裝備方麵,他提出的創新設計思想及相關技術,提升了我國儲氫容器的性能與安全性。
同時,該技術推動了國內氫能高壓儲運領域的發展,使我國在該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以上這些技術展示了鄭津洋在解決行業關鍵問題上的卓越能力。
在高壓氫脆防控研究中,他發明的檢測裝置、建立的數據庫以及創建的防控技術體係,不僅填補了國內相關領域的空白,還為保障高壓氫設備的安全運行提供了關鍵支撐。
這些發明體現了他在科研創新和技術標準製定方麵的深厚造詣。
在氫氣提純領域,他主導製定國際標準並研製出大型提純裝置,解決了行業難題。
他推動了我國氫氣提純技術的國際化發展,彰顯了其在國際學術和行業領域的影響力。
這些成果不僅在學術上具有開創性,更在實際應用中產生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有力地支撐了他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後記
鄭津洋院士的出生地浙江嵊州,其人文底蘊與艱苦環境,賦予他吃苦耐勞精神與求知渴望。
在浙江大學的求學經曆,為他構築起紮實的專業知識體係,培養了他的學術思維與研究能力,確定了他的深耕方向。
從業路上,他從任教到擔任領導職務,不斷積累教學、管理與團隊協作經驗。海外訪學拓寬了他的國際視野,人才計劃給他提供了科研的助力。
科研曆程中,他聚焦高壓容器與氫能領域,解決了儲氫、氫脆、提純等關鍵難題,成果並被廣泛應用並推動行業進步。
以上這些因素相互交織、共同作用,最終使他成功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溫馨提示下一位院士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