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從湖南長沙走出來的工程院院士、著名飛行器設計專家朱坤
院士出生地
朱坤院士,1966年2月1日出生於湖南長沙。
長沙位於湖南省東北部的湘江下遊,地處長江中下遊平原向江南丘陵的過渡地帶。
長沙曆史悠久,早在1520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這裡已有原始人類活動。
商朝時,這裡建立“青陽國”,春秋戰國,這裡屬楚國,楚國在此設黔中郡、修建城邑,長沙成為楚國軍事重鎮與商業中心。
秦朝設長沙郡,長沙正式納入中原政權版圖。
漢朝時先屬臨江國,後設長沙國,期間多次變更。
隋朝改長沙郡為潭州,唐朝時潭州與長沙郡多次互改,屬江南道、江南西道等。
兩宋時期設潭州,這裡屬江南路、荊湖南路等。
元朝時潭州行省設立,後改為潭州路、天臨路,最後改為潭州府。
明朝潭州府更名長沙府,清朝長沙府為湖廣右布政使司等駐地,1724年成為湖南省省會。
中華民國成立後,長沙府先改為長沙縣,後設市政廳、市政府等。
1949年8月長沙和平解放,之後行政區劃不斷調整完善。
長沙人文底蘊深厚,其中嶽麓書院是儒家文化集大成者,也是湖湘文化發源地,孕育了獨特的書院教育模式,培養眾多人才,“惟楚有材,於斯為盛”體現其人才輩出的盛況。
此外,嶽麓山融儒、釋、道三家文化於一體,山頂雲麓道宮蘊含道教文化,山腰古麓山寺彰顯釋家文化,是湖湘文化中重要的宗教文化聖地。
出生地解碼
朱坤院士出生於湖南長沙,長沙對他後來成為院士有著多方麵的影響。
長沙有著深厚的湖湘文化底蘊,強調經世致用、敢為人先等精神。
在這種文化環境下成長,朱坤可能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培養了他勇於探索、敢於創新和務實進取的品質,激勵他在科研道路上不斷追求卓越,為解決國家重大需求而努力。
長沙擁有多所優質學校。朱坤畢業於周南中學,這是一所百年名校,有著良好的教育傳統和師資力量。
學校恪守“自治心、公共心、進取心”的辦學理念,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朱坤曾提到,中學老師培養了他用多種方法解題的習慣,讓他在工作中也會用多種方案比較來解決問題,優中選優。
這種教育方式有助於他形成嚴謹的思維和創新的意識,為他日後的學術研究和科研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長沙注重人才培養,在這樣的城市裡,朱坤能感受到對人才的尊重和重視,也能接觸到更多優秀的人才,相互交流、學習,共同成長。
這種良好的人才環境,有利於激發他的科研熱情和創造力,促使他不斷努力提升自己,向更高的目標邁進。
院士求學之路
19761984年:朱坤在周南中學時名長沙市四中)讀初中和高中。
1984年9月,朱坤考入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本科。1988年7月畢業並獲得學士學位。
1988年9月,朱坤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導彈設計專業碩士研究生,1991年畢業並獲得碩士學位。
求學之路解碼
朱坤院士的求學之路,對他後來成為院士有著深遠的影響。
朱坤的中學老師注重培養學生用多種方法解題的習慣。
這種習慣讓他在日後工作中麵對複雜問題時,會用多種方案比較來解決問題,優中選優。
語文老師還要求學生每周準備兩個本子,一個用於摘抄經典詞句,一個用於寫自己的短小作品。
這培養了他時刻學習優秀作品和邏輯寫作的習慣,為其日後的學術研究和成果撰寫奠定了基礎。
周南中學是百年名校,有著良好的教育傳統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朱坤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培養了勇於探索、敢於創新和務實進取的精神。
這些品質對他在科研道路上不斷追求卓越起到了重要作用。
朱坤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完成本科和碩士階段的學習,讓朱坤在航空航天領域打下了堅實的專業基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在飛行器設計、導彈技術等方麵,有著雄厚的師資力量和先進的教學設施。
他係統地學習了相關專業知識,掌握了紮實的理論體係,為日後從事導彈武器的理論研究、技術創新和工程實踐提供了有力的知識支撐。
在北航攻讀碩士學位期間,朱坤有機會參與一些科研項目和學術研究活動,這使他的科研能力得到了鍛煉和提升。
他學會了如何進行科學研究,如何解決研究中遇到的問題,以及如何撰寫學術論文和報告。
這些科研能力的培養,為他後來主持多個重點導彈型號的設計和研發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北航濃厚的學術氛圍也對朱坤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在這裡,他能夠接觸到國內外前沿的學術思想和研究成果,與優秀的學者和同學進行交流和合作。
這種學術氛圍激發了他的創新思維和求知欲,促使他不斷追求學術上的進步,為他成為院士提供了良好的學術環境和發展平台。
院士從業之路
1991年,朱坤碩士研究生畢業後加入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三研究院,擔任研究員。
2017年12月27日,朱坤獲得第十二屆航空航天月桂獎“技術先鋒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