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出生地
李德毅院士,1944年11月28日出生於江蘇泰縣。
泰縣即現在的泰州市薑堰區,位於江蘇省中部、江淮之間,地跨長江三角洲和裡下河平原。
泰縣東鄰海安市,南接泰興市,北毗興化市、東台市,西連泰州市海陵區、高港區。
泰縣曆史悠久,春秋時屬這裡屬吳,戰國時屬越、楚,秦時屬東海郡。
漢武帝元狩六年置海陵縣,泰縣為其屬地。
唐高祖武德三年,改海陵縣為吳陵縣,南唐升元元年升為泰州,泰縣一直隸屬其中。
兩宋時期,這裡一直為泰州屬縣。
元代,海陵縣先後隸泰州路、泰州。明洪武元年,海陵縣並入泰州。
清雍正二年,泰州遂為散州,乾隆三十三年,析泰州東北境置東台縣。
民國元年廢州設縣,縣治泰州,泰州改稱泰縣。
民國29年,泰縣抗日民主政府建立,縣治先在海安鎮,民國38年5月遷至薑堰鎮西郊。
新中國成立後,泰縣與縣級泰州市兩度分合,1962年1月分治,複稱泰縣,縣治薑堰鎮。
1994年7月,撤縣設立縣級薑堰市。1996年隸屬於新設立的地級泰州市。
2012年12月,撤銷縣級薑堰市,設立泰州市薑堰區。
泰縣人文底蘊深厚,溱潼會船是泰縣最具特色的民俗活動,每年清明後在溱潼湖畔,來自蘇中、蘇北的近千船隻與上萬船民彙聚,演社戲、舞龍、扭秧歌,熱鬨非凡。
泰縣保存了許多明清時期的古建築,如溱潼古鎮的古民居,建築風格融合了江淮地區的特色,木雕、磚雕、石雕精美,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泰縣名人輩出,北宋時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明體達用”之學的創始人胡瑗,對中國古代教育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明代哲學家王艮,創立了“泰州學派”,其思想強調個人的主體意識和平民精神,對當時及後世的哲學、政治、文藝等方麵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出生地解碼
江蘇泰縣現泰州市薑堰區)對李德毅院士的成長和成就有著深遠影響。
李德毅院士出生於溱潼古鎮的一個名門望族,李氏家族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優良的家風。
其曾祖父於1890年親筆手書的80字家訓“愛我中華、興我家邦……”,懸掛於溱潼古鎮院士舊居廳堂上。
家訓強調“詩禮傳家,德才報國”,這種家風涵養了好學風,激勵著李德毅院士從小樹立愛國情懷,勤奮學習,為他日後在科研道路上的堅持和奉獻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泰縣溱潼自古以來崇文重教,曆史上有曆代進士舉人100多名,當代名人誌士600多名。
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中成長,李德毅院士自幼受到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對知識和學術有著崇敬之心,激發了他對科學探索的興趣和追求。
泰州素有“教育之鄉”的美譽,近年來積極構建科學教育新樣態,整合拓展科學教育資源,營造了濃厚的科學教育氛圍。
儘管李德毅院士中學時期在沭陽縣高級中學學習,但家鄉良好的教育傳統和資源,為他的早期教育提供了一定的基礎和保障,有助於他在學業上打下堅實的基礎。
院士求學之路
1962年9月,李德毅就讀於南京工學院無線電工程係現東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1967年7月畢業。
1980年10月,李德毅赴英國愛丁堡赫瑞瓦特大學heriotattuniversity)計算機係攻讀博士學位,1983年5月畢業並獲得博士學位。
求學之路解碼
李德毅院士的求學經曆,對他後來成為院士有著深遠影響。
李德毅在南京工學院無線電工程係的學習,讓他打下了堅實的電子信息領域專業基礎。
課程學習使他掌握了電路原理、信號處理、通信技術等基礎知識,為日後在指揮自動化和人工智能等領域的研究提供了底層技術支撐。
例如,他後來在軍事電子係統工程中解決諸多關鍵問題,都離不開在無線電工程專業所積累的知識。
學校的學術氛圍與教學方式培養了他嚴謹的科研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當時的無線電工程係注重理論與實踐結合,通過實驗、課程設計等環節,讓學生學會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理論模型,再用理論指導實踐。
這種思維方式貫穿於他日後的科研工作中。
李德毅在南京工學院,師從我國著名電子信息科學家何振亞,名師的言傳身教和學術引領對他影響深遠。
何振亞在電子信息領域的深厚造詣和學術成就,為李德毅樹立了學術榜樣,引導他在專業領域不斷深入探索。
李德毅在英國愛丁堡赫瑞瓦特大學攻讀博士期間,他接觸到了計算機領域最前沿的學術思想和研究成果。
當時西方在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能領域已經取得了一定進展,愛丁堡赫瑞瓦特大學的學術資源豐富,讓他有機會參與到國際前沿的科研項目中,拓寬了他的學術視野。
他了解到學科發展的最新動態和趨勢,為他回國後的科研創新提供了國際視角。
博士階段的學習注重科研能力的係統訓練。
他需要獨立開展研究,從選題、設計研究方案到實施和撰寫論文。
這一係列過程極大地提升了他的科研能力,包括文獻綜述、實驗設計、數據分析、論文撰寫等方麵。
在英國的學習讓他能夠熟練運用國際先進的科研方法和工具,為日後承擔重大科研項目奠定了堅實的能力基礎。
在英國的學習使李德毅在計算機工程和人工智能領域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他深入研究了關係數據模型、謂詞演算等理論,並將其應用於實際研究中,證明了關係代數運算與邏輯推理中符號問題求解的對等性,為後來在不確定性人工智能等領域的研究奠定了理論基礎。
院士從業之路
1984年9月起,李德毅在總參某研究所工作,先後擔任總工程師、副所長、副主任。
1999年,李德毅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2008年,李德毅被聘為北京郵電大學兼職教授、北京郵電大學計算機學院院長。
2016年5月19日,李德毅擔任北京聯合大學機器人學院院長。
從業之路解碼
李德毅院士的從業經曆,對他後來當選院士有著重要影響。
李德毅在總參某研究所工作期間,他參與到軍事電子係統工程等實際項目中。